当前位置: 新闻 >> 国内国际

揭开冻品走私“黑色产业链”

2024-09-09 00:27:07 来源:京九晚报

  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熊丰 毛思倩

  在境外采购牛肚和牛百叶,非法偷运接驳上岸,更换假包装流向市场……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特大系列跨境走私冻品案中,犯罪团伙从2016年以来累计走私冻品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

  去年8月以来,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部署在全国开展打击海上走私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侦破各类海上走私犯罪案件千余起。

  近期,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海上走私犯罪专项行动典型案例,走私冻品案被列入其中。违规冻品是如何走私入境的?在境内如何分销流通?冻品走私为何屡禁不绝?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1两辆大货车 引出走私大案

  2023年4月13日晚,广东江门海域,一艘航行路线异常的渔船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根据综合研判,江门公安怀疑其有走私嫌疑,随即组织警力,待渔船靠岸时实施抓捕,查扣牛百叶等走私冻品18.9吨。

  据现场抓获人员供述,当时岸上有两辆红色大货车等待接货,这条线索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有接应的货车,说明有明确的销路,值得继续深挖追查。”江门市公安局打私支队支队长陈少华说。

  随后,公安机关在江门海宴镇查获其中一辆红色货车,现场抓获涉案人员3名,扣押冻品3.6吨,同时发现另一辆货车正开往贵州方向。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这辆货车在贵州赤水境内的一个高速服务区被查获。

  两辆货车司机供述的线索指向了同一个人——巫某强。江门市公安局打私支队研判,此次查获的渔船及相关涉案人员、冻品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很可能存在一个以巫某强为首的庞大走私犯罪团伙。

  对此,公安机关迅速启动重大专案攻坚机制,广东省、江门市两级公安机关联合成立特大走私专案组,并与香港警方开展紧密合作。专案组往走私链条上游锁定10名境外人员,往走私链条下游深挖销路,锁定了境内的4个主要货主,摸清了整个跨境走私团伙组织架构。

  公安机关发现,该走私团伙近一年的资金流水高达20亿元,其中仅货主买卖冻品的资金就高达8亿元。

  2023年9月,广东、四川、重庆、广西、北京、浙江、河南公安机关和香港警方同步收网,一举抓获包括组织者在内的涉案人员218名,捣毁走私冻库、仓库窝点21个,依法查处国内相关食品加工企业14家,查扣走私船艇26艘、冻品1300余吨。

  2分工明确 犯罪隐蔽

  “客户”下单后,有人负责在境外订货揽货,有人负责物流中转,有人在境内二次加工重新包装……看上去,该团伙俨然做着正规的“海淘”生意。

  实际上,据办案民警介绍,这一走私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犯罪隐蔽、反侦查意识强;在境内以巫某强为首,在境外以梁某文为首,两人负责整个走私活动的统筹指挥,境内境外相互配合,形成了一条冻品走私“黑色产业链”。

  ——搜罗货源,低价购入。当收到巫某强的采购需求时,伦某兰、赖某娜在香港以贸易公司为幌子,在全球搜罗货源,低价购入牛肚、牛百叶、鸡爪等冻品,并运到香港港口。

  ——海上转运,偷运入境。梁某文负责组织母船,将冻品从香港港口转运到粤港交界水域。陈某焕、王某鹏等人组织快艇、渔船把冻品从母船接驳后从广东珠海、江门、茂名等地偷运上岸、非法入境。

  ——更换包装,分销全国。梁某文组织把非法入境的冻品运到食品加工厂或仓库,集中更换包装。巫某强组织货运队伍,把经过伪装的冻品由陆路运转至境内货主何某友、廖某手上;他们以食品加工企业为掩护,将购入的走私冻品加工后牟取巨额利润。

  同时,杨某波洗钱团伙负责在境外利用地下钱庄,将走私资金洗白。

  广东省公安厅打私局行动侦查处案件科科长陈愿说,在打击走私案件过程中,很多时候只能打击到走私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比如查扣运转的快艇渔船、缴获少量的物品、抓捕几个负责转运的涉案人员。而此次案件实现了对走私团伙的全链条、全环节打击,掌握了粤港水域绕关走私犯罪的“生态圈”,有效斩断了走私冻品“黑色产业链”,对于走私犯罪起到了震慑作用。

  3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江门海关食品风险监测科科长陈丽婷表示,冻品走私不仅偷逃税收、严重扰乱国内冻品交易市场秩序,而且未经检验检疫,疫病传入风险大大增加,对我国动物疫情防控、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据了解,冻品走私运输工具大多是普通船舶、货车。为了逃避检查,一般只进行简单的保温改装,冻品经过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长途运输,极易滋生细菌。

  记者发现,从当前侦破的案件来看,冻品走私的暴利,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江门市公安局打私支队三级警长姚宇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走私冻品一个集装箱可装25吨货物。以牛百叶为例,国内一吨牛百叶的采购价格在7万元至9万元,而走私的成本价是4万元。这意味着每走私一吨牛百叶,就能获取非法收入约4万元;每走私一个集装箱,可牟取暴利约100万元。

  不法分子反侦查意识很强。在这起案件中,不法分子不断转换通联方式,隐藏身份,隐瞒行程,企图给侦破工作造成困难。

  面对海上走私犯罪行为,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部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突出打击重点、加强专案攻坚,保持对海上走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维护市场流通秩序和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警方提醒,餐饮商家要依法诚信经营,切勿为了追求利益,购买使用走私冻品;消费者在购买冻品时,如发现可疑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走私冻品的危害

  据介绍,根据我国冷冻食品国家标准,冻品是指可使用农、畜、禽、水产品等为主原料,在冷冻状态下储运与销售的食品。根据《海关法》规定,冻品走私是指违反海关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运输、携带、邮寄冻品进出境行为。

  走私的冻品都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肉品,部分走私冻品甚至来自境外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疫区。如果进食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细菌、病毒的冻肉,或会危及生命。

  记者了解到,一些走私冻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有三四十年。专家称,保存多年的冻肉品质上比鲜肉会差,但只要冷冻过程中没有发生解冻现象,从外观和口感上很难区别。但是走私冻品运输条件恶劣,不断冷冻、解冻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甚至是一些冻肉腐烂后又重新冷冻,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

  这些来历不明的肉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随着生鲜电商的风生水起,一些网络平台也成为其潜在销售渠道。通过酱油腌制、辣椒调味后,这些肉品有的被制作成袋装熟食,有的演变成餐桌上的“佳肴”。

  很多人喜欢吃的“泡椒凤爪”,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鸡爪甚至有几十岁“高龄”,可能是来自异国他乡。不法分子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让鸡爪显得胖乎乎、白嫩嫩的,“卖相”特别好。

  “肉龄”检测难

  一位长期从事牛肉贸易的崔某告诉记者,这种陈年冻肉多为国外的战略储备物资。“对牛羊肉等冻品的保质期,国内规定一般是8个月到12个月,超期后不得解冻。但国际上其他国家保存时间要更长,普遍达2年。”中国肉类协会相关人士表示,虽然各国对冷冻肉的保质期有详细规定,但冷库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并非全部严格执行标准。

  多家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和专家向记者表示,根据目前技术手段,一般能对肉质的感官、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其是否过期,但很难直接判断出陈年冻肉的实际存放年龄。

  国内现有的肉制品检测标准为 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T 1723-2008鲜冻分割牛肉等卫生标准。其中,对肉制品检测集中在色泽、黏度、气味等感官指标,冻禽解冻失水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等理工检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长南庆贤介绍,陈年冻肉在长期储藏中表面会出现发黄、发褐甚至氧化发黑,其肉质细胞中的营养早已流失,纤维质也发生变化。而“进口走私中储藏环境很难保证,车内一旦到达0℃以上的解冻条件,冻肉化开后会迅速滋生细菌导致腐败。这时候即便再次冷冻,肉质还是存在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病菌”。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