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民
清代词人项鸿祚,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忆云词甲乙丙丁稿》有名句:“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霜花腴”“念奴娇”都是词牌名,说自己的“剩稿”“过腔”原本无聊,唯有敝帚自珍。
的确,人总是有一些无聊的时候,于是顺便做一点无聊的事,“负负得正”,很可能就“有聊”了。上周,到不远的城市阳江去做讲座,高铁要一个多小时,顺手掂了一本《唐诗鉴赏词典》1983年版,先看“附录一”的“诗人小传”。把所收的诗人196位过一遍,看看有几位是河南人。结果发现——按年龄大小排列,计有王梵志、杜审言、刘希夷、宋之问(一说山西)、沈佺期、张说、祖咏、王湾、崔颢、孙逖、张谓、杜甫、岑参、刘方平,元结、张继、贾至、韩翊、武元衡、王建、韩愈、刘禹锡、李涉、元稹、李贺、李商隐、郑畋27位,占七分之一强。可见唐代中原人才之茂盛。再进一步,心想,如果通读一下这部书,按照现在的理解力,撇开名家的赏析,“乱点”或者“歪批”一阵,岂不愈发“有聊”?试看——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永贞革新前后共180多天即流产,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加贬为永州司马,过着被软禁的“拘囚”生活。于是便倔强地钓起雪来,载凄载苦,载孤载独。不过还是有点“心怀魏阙”:若皇上惜才而召他速回呢?则“江雪”者,“今上”也。正所谓愿者上钩。
2.“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以今之传播学解释之,则不难窥见彼时传播目的单一,传播渠道狭窄,传播手段原始(口口相传),传播主体客体终不过新老宫女也。
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天时地利人和才可以请客?错。无高官鸿儒,无宝马雕车,无公子王孙,无歌姬吴娃,皆无妨也。只要有新醅酒,有小火炉,且赶上“天欲雪”,齐活!至于“一杯无”,更是小事。小杯不妨接二连三,大杯则慢慢斟酌可也。
4.脉尚温,肠已断——“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不是思君是恨君”,较之投机钻营、人走茶凉者,落泪的歌女才可谓“不忘初心”。
5.笔者讲堂上解释“得鱼忘筌意在言外”曰: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不用说,但什么都说了。“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当然是大白话乃至废话,包括“只在此山中”,还是。但“云深不知处”就“废”出了水准。活活一个“不可知论”哲人。有人改为“阶前问先生,言师上课去。只在此城中,校多不知处”。无“云”无“深”且“城中”即“知处”,垃圾也。
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不要以为笔者的本家宋之问已经到了老家的村口。这位灵宝人才走到汉水左近,距离洛水尚有500多公里!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7.“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解释为“闺怨诗”“撒狗粮”,大错。夫君千里征战,不得团圆,只有梦中走一下辽西,到丈夫从军之地相见片刻,这是怎样的两地相思,一片哀痛!初读,乐,道是贪恋男人而直言,北朝民歌风。再读,哭,反战也!
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似癯实腴,丰满不下杨玉环也。
日前见时人“老树”常有漫画配隐逸诗句,均来自王摩诘也。却原来,“终极价值”亦不过普通人之日常也。
9.“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故乡林林总总的事体,还有比花开花落再经常、再平凡、再细小的吗?
一旦变为记者跟踪报道——“这朵梅花来自三耳老师的家乡商丘……”诗意顿减也。
10.“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植物开花乃天意,非开不可,绝不是势利地“花如有所知,愿开美人家”。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错。“己”是发端,是主体,是主动语态,她自自然然如花开花落,谁也不“为”。或曰“女为己悦者容”——非“悦己者”,癞蛤蟆“悦”白天鹅,后者断不会为前者“容”——照样不对,还是“活在别人目光里”。一旦“己悦”了,有了目的性,难免要去“对镜贴花黄”,即不纯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