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四载深耕 应天书院有信史

——《北宋应天书院志》读后

2024-09-06 01:04:36 商丘网-商丘日报

□李书伟

金秋乍至,王树林兄寄来新著《北宋应天书院志》。捧读之余,欣喜过望:我们的应天书院终于有志了!此书的问世,填补了应天书院没有志书的历史空白。这是中国教育史、商丘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真是可喜可贺。

北宋初,是天下书院蓬勃兴起的时期。因为书院的兴起,才开创了北宋时期文化的繁荣与灿烂。最负盛名的有“四大书院”。即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位于商丘古城的应天书院,是四大书院中被官方赐名最早的书院,后来升格为国子监,也是规格最高的书院,被称为“北宋天下州郡置学之始”。

应天书院的出现,为北宋时期造就了无数杰出人才。可惜,一千多年来,应天书院竟然没有一本志书。因为没有志书,所以人们在谈到应天书院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于出现诸多的混乱与错误。可是,由于时代久远,加之资料匮乏,要修一部应天书院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修志,不是写小说编故事,它是信史,言必有据,不可以随意发挥。确凿的历史根据,明确的文献记载,需要翻阅大量历史资料,一些资料还需要多方辨证真伪,理清脉络。好在王树林教授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且功力深厚,治学严谨。即便如此,还是历经四载寒暑,深耕细耘,方得有此丰硕成果。

全书读竟,有四点体会,与读者分享。

一、旁征博引,史据凿凿。所有结论,皆有来处。

志书是史书的一种。既是修史,当须还原历史真实,最忌凭心臆造,亦不可随意附会。《北宋应天书院志》记述了应天书院自五代后梁后唐时期(907—936)杨悫于宋州授徒,一直到2017年应天书院重建第一期工程完成,其间1000多年的书院历史和传承流变,详细地叙述了不同时代应天书院变迁状况。作者引经据典,务求做到准确无误,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挖掘检索出有关应天书院的片言只语,反复对比论证,而后得出具体结论。315页的《北宋应天书院志》,竟花费了四年之久,作者用功之深可想而知。

二、厘清了关于应天书院的一些混乱的历史论述。

以前,我读过不少关于应天书院的文章,对有些问题众说纷纭,甚至互相矛盾。因为没有书院志,所以也就无法辨别对错。本书的出现,为应天书院的有关历史问题作了准确的论述。如先师戚同文生卒年与授徒的有关事情,范仲淹与应天书院的有关历史真实问题,应天书院的管理与教学问题,石介、孙复与应天书院的关系及后世文献的谬传与疏漏问题等等,不一而足。对于这些问题,有的史书记载相互矛盾,有的史书资料难以稽考。作者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辨伪存真及正本清源式的厘清。

三、对应天书院1000多年历史状况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

作者不仅记述了应天书院的历史沿革,而且也记述了不同时代的人文现状,有方域地理志、有建置志、有授徒管理志、有沿革考、有人物志、有大事纪年。人物志中有戚同文弟子考,戚同文弟子登进士者五十余人,践政要者十余人。其事迹零碎分散,很难稽考。作者对现有宋代文献穷尽搜罗,对有据可查者一一进行了论证立传。对后世应天书院所出学者、诗人及名师、名宦等也逐人进行了稽考著录。

四、文笔畅达,叙述简要精准。

好的志书不仅要准确记载历史,而且需要有可读性,文字更须简要精通。王树林教授一生从事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其文字功底十分深厚,颇富文采。记事则精要简略,叙述则文笔畅达,略无凝滞。书中更是录存了很多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献资料。使读者在阅读应天书院历史的同时,也能够阅读到很多动人的文化名篇,得到心灵的抚慰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