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老宅与“沈阁老”
明朝万历年间,商丘古城有位文渊阁大学士沈鲤,世称“沈阁老”。沈鲤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人称“帝王师”。
商丘古城西北角闹龙街附近曾有沈鲤故居,沈家在商丘古城南门里西侧还有一处宅邸,就是位于商丘古城内娄隅首西街路北的沈家老宅,也称沈氏南园。沈家老宅建筑格局及房屋保存基本完好。目前,沈家老宅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基本完成。
在沈家老宅历史建筑修缮中,商丘市名城办、市名城保护中心多次带领工作人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和专家,会同商丘市古城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现场指导施工,把握整体风貌,坚持使用旧材料、老物料,做到“修旧如旧”,留住历史痕迹和记忆。规划设计人员深入考究沈家老宅沿革,持续性挖掘历史文化要素、历史故事和历史记忆点。
规划设计人员从沈鲤《亦玉堂稿》中提取关于沈氏南园的建造记载,推断出沈家老宅的营建脉络: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沈鲤告老还乡,于城西僻静处购地建宅;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建“亦玉堂(待客)居室”两处合院。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亦玉堂”建成后数月,于其东侧小构一室,为燕寝;1591年,于居室西侧构斋三楹(三开间)以储书。对应肌理图落位,对于宅院建造的描述中未提到有第三进院落的存在,但是结合现状情况分析,沈家老宅二进院落正房布局为过厅,沈家老宅在空间格局上是否存在第三进院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推断出沈家老宅在明沈鲤(沈氏南园)、明末(郑氏东园)、清初宋权(宋权宅院前身)、清末柴丰卿(柴家宅院)4个不同时期的院落格局演变——明沈鲤(沈氏南园)时期,为三路院落起居、待客、游园之所;明末(郑氏东园)时期,重建三路院落,壬午之变后,理其废址恢复原院落格局,并于园中置洁室;清初宋权(宋权宅院前身)时期,三路院落,未改变院落格局,于城西处另建一处住宅;清末柴丰卿(柴家宅院)时期,三门四户(四路院落),历史信息登记表记载:三门四户,占地二十顷。
景观空间研究表明:沈氏南园时期,院落内有园林空间;于园中养鹤、鸟等动物;园林中有石、泉、竹等景观元素。郑氏东园时期,游园为盛,于园里置洁室几案间;种植花草,花有水仙花,树有石榴树;壬午之变园子短暂作为马场使用。
根据《亦玉堂稿》等记载分析,沈氏南园时期,建筑要素为燕寝、书斋、轩;景观要素为石竹林、菜圃、泉;园林尺度不逾五丈。郑氏东园时期,建筑要素为“沈园格局”。据《侯方域散文集·郑氏东园记》:“郑氏东园,此沈氏之园也;壬午之变,理其废址,重修园林。”景观要素为石榴树、水仙。
对不同时期建筑及景观要素研究表明,沈家老宅中路院落景观在历史上更多为小而精的庭院景观,风格古朴,为园主人休闲之所。
作为商丘古城一处重要历史建筑的沈家老宅,修缮完成后将重现明清时期商丘“八大家”之首的风采。沈家老宅,历经400多年沧桑变迁,一代又一代商丘人对于沈鲤“乾坤正气,伊洛真儒”的美好记忆,不仅不曾改变,而且愈加浓厚。
沈鲤一生方正刚介、为官清正,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曾任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等官职,著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约》等传世。
万历年间,黄河中下游多次决口泛滥,民不聊生。沈鲤为民请命修筑两道大堤。一道西起荥城(今荥阳),东至洪泽湖,全长400余公里;另一道北顶东西黄河大堤,南由商丘古城北城郭外向东南至永城曹家洼,长90余公里,人称沈堤。堤成,河南各县始免冲决。
如今,商丘境内保存完好的黄河故堤,长134公里,高10至13米,底宽百米。黄河故堤是商丘最大、最宏伟的历史景观,也是商丘人民战天斗地、战胜大自然的标志。
万历四十三年六月辛卯日(1615年7月11日),沈鲤在商丘病逝。万历皇帝非常悲伤,祭文中称赞他:“乾坤正气,伊洛真儒。”
本报融媒体记者 白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