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人大:四项举措赋能人大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开栏的话
1954年9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风雨兼程七十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即日起,本报推出“为人民履职 为商丘添彩·人大在行动”专栏,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优势,系统展现全市各级人大依法履职的精彩故事,全面解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商丘的生动实践,呈现新时代人大工作新气象。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靶向发力,聚焦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三大问题”
紧扣发展中心精准选题
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围绕重点问题谋划。坚持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审视和谋划,围绕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谋划7类45项监督计划,涵盖经济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重点推进豫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制冷装备产业链群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重点项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财政运行情况等相关领域监督事项,真正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围绕热点问题推进。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区交通管理执法等群众关注的事项进行重点督促。对《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的建议》《关于完善城区雨污管网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完善医保DIP系统的建议》等22个意见、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并对应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视察,将“民生所系”转化为人大“监督所在”,以更实举措、更实成效推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紧盯政府工作进展,围绕难点问题督促。对政府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营商环境优化、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引江济淮和黄河故道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耕地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进行持续监督,督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善政策举措,以人大刚性监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紧扣“三个环节”
丰富监督形式靶向解题
民意梳理环节求广。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调研工作的意见》,在监督活动中摸工作实情、听群众心声,形成高质量报告予以反馈;出台《商丘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条例》,广泛开展“站点问政”“摆摊听民声”“代表定点值日”等活动,最大限度听取民意、汇集民声。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以摆摊惠民、板凳夜话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活动234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953条,推动解决问题1320余件。
审议建议环节求准。完善“精准选取审议议题、调研检查找准问题、审议报告提出意见、监督促进意见落实、落实情况再次审议”五个环节的“全链条”工作流程,切实增强审议工作效果,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督促整改环节求实。始终把整改环节置于每项监督活动的关键位置,通过上门督导、实地调研、回访调查等方式,对整改情况跟踪问效、全程监督。主任会议对“一府一委两院”报送的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讨论,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对报告进行表决或者满意度测评,确保了有关部门对反馈问题真改、实改、改到位。
实现“三种突破”
增进工作实绩一线破题
法治供给实现新突破。以“小快灵”为立法主要形式,确保地方立法“需要几条就立几条”,条条都是“干货”。围绕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分章节,制定仅有28条内容的《商丘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围绕人民群众对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的强烈要求,先后制定《商丘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商丘市城市供水条例》;为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容环境、停车泊位、摆摊设点和垃圾处理等问题,制定出台《商丘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聚焦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制定出台《商丘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以法治力量推动教育强市建设。
触角延伸实现新突破。坚持监督项目向人民征集、监督过程请人民参与、监督效果由人民评判,不断完善“实地查看—现场询问—即时汇报—集中点评—当场交办”监督模式,实现结果监督到全程监督的转变。研究出台《关于建立街道居民议事会议制度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市该项工作全面推开,补齐街道层面人大工作短板。
民生监督实现新突破。始终坚持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作为监督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将民生实事项目的选择权、决定权、监督权交给人大代表,做实“认识、实施、监督、持续”四篇文章,加快完善“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机制,实现民生实事项目选定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聚焦“三项提升”
聚力融合贯通合力答题
内外兼修,提升监督专业水平。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对驻商省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市级人大代表、市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全覆盖集中培训,并将培训延伸到县、乡人大工作者和各代表联络站站长,促进监督履职活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上下一体,提升协同联动能力。定期召开县(市、区)人大工作交流会,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加压部署等方式推进重点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市、县、乡三级人大协同推进、五级人大代表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加强对县(市、区)人大监督工作的指导,有效解决了县级人大在部分领域存在的“监督目标不明、监督手段不够、监督实效不佳”的问题。
做实做细,提升监督活动质效。坚持把增强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实效作为提升监督工作质效的具体抓手,进一步规范提、办、督、评各环节流程,提升议案建议办结率、见面率、落实率和满意率。监督一抓到底、动真碰硬,以“真监督”促进问题“真解决”,将人大监督成果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工作的实际效果,以监督实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刁志远 通讯员 刘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