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 | “头顶”大生意,被河南这座城拿捏了!
“一个人的头发通常是5万到8万根,一顶全人工的真人发丝假发需要针织5000到25000针不等。”瑞贝卡股份公司(下称瑞贝卡)常务副总经理张天有拿起一顶假发对中新经纬介绍道。
河南许昌有着完整的假发生产工业体系,是全球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有着“世界假发之都”之称。
近日,中新经纬走进许昌,探访这个“头顶上”的“小生意”如何走向世界。
一根一根发丝钩织,最高卖至一两万
“我手里(制作的发块)要织1300针,像这样大小的,我一天最多能做3个。”在瑞贝卡生产车间里,一位手工勾发师傅对中新经纬讲道。只见她左手将头发放在网帽的细缝上,右手指捏紧一根钢针,上下游走,很快地将黑色头发渐次固定在网帽上。
“假发必不可少的主要制作工艺有20道,分别是裁料、整毛、修剪、包装等。而这些程序细分下来实际操作的环节将近上百道。”瑞贝卡高针车间主任范莹莹告诉中新经纬。
▲瑞贝卡假发展厅 中新经纬摄
中新经纬看到,瑞贝卡的假发生产车间分为两层,同时进行着十几道流水线工序制作。一层主要是假发修剪打理、产品包装、装箱,二层分布着高针区、平缝区、手织区等。
在车间二层,有的工人负责将发网原材料缝制成型,有的工人负责将假发条缝到发网上,有的工人则主要负责手工将发丝缝在发网上。
▲工人在操作高针机缝制发条 中新经纬摄
张天有告诉中新经纬:“手工勾发师傅需要一根一根地将发丝钩织在发网上,非常困难。做成一顶这样真人发丝的假发,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按照每天200元的工资来算,单是将头发勾在发网上这一个环节,手工成本至少1000元,再加上前期收集真人发丝,后期加工等消耗,最终这样一顶假发走向市场最高可以卖到一两万元。”
范莹莹表示,不是所有的假发都需要全手工制作,现在更多地采用机器制作。像高针机、平缝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一个两百多人的流水线车间,一天能经手3000多套假发。
“经过二层的工序后,一顶假发的制作就逐渐进入尾声,它们会被送往一层车间的完成区,等待‘美容’。”范莹莹说,负责收尾的师傅会像理发师一样,对假发进行“洗剪吹”。不过,由于在假发制作的最早环节中已经进行过清洁处理,所以在完成区,只有碰到曲发造型的假发,才会再次对假发进行下水处理或者一些其他的工艺处理,使该产品发型曲度呈现出来最好的效果。
▲工人在给假发做最后的修剪 中新经纬摄
最终,所有处理工作进行完,打包装箱的工人将一顶假发用发网套住,再塞上支撑造型的纸壳,整齐地放入品牌包装盒中。至此,一顶假发就诞生了,整个生产过程大约在3-4天。
范莹莹表示,从产品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原料、辅料、工艺。比如同样外形的假发,网帽使用上,要根据客户提出的舒适度要求,来选择使用坚硬的还是柔软的,发夹款式也需要根据客户使用习惯提前确定。
据发博城许昌假发一条街总经理田良军介绍,规模较大的企业从收头发到加工整理、生产制作、手工手织,整个流程都在同一工厂完成。有的企业也涉及外协(依靠外部公司帮助处理部分生产工序)和辅料引进,比如会从韩国进口原材料。
假发,如何不假?
对于一顶假发,最高的标准便是“不假”。此前,假发的来源是真发。
但随着假发产业不断发展,原料资源变得极其有限,致使真发价格节节攀升。
许昌正宏工艺品有限公司(下称正宏工艺)总经理王太科告诉中新经纬,真人发原料主要来自印度、中国、缅甸、巴西等国家。其中质量最好的是没有经过漂染或者烫染的纯天然头发,也被叫做“少女发”。早期,印度真发一吨价格在100万元左右,最高时价格达到180多万元。中国真发因为发质好、光泽度高,更受欢迎,价格也最高。“25寸至28寸的真发产品,一公斤价格能过万元。可以说,中国人头顶都是‘黑黄金’,真的可以与黄金媲美。”王太科说道。
“一公斤化纤发丝再长,(较低的)成本只有20多元,这个差距就决定了化纤类和人发类产品的差异。”张天有说。
作为最接近真人发的一种原料,化学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假发,假发来源走向毛发纤维(真人发和动物毛发)与化学纤维相结合。
化学纤维的出现,使假发产业的产能急速提升。瑞贝卡化纤发丝制作工厂相关负责人李良杰告诉中新经纬,该公司每月能生产300吨化纤原丝,其中大部分留给瑞贝卡自用,其余部分则外销给其他发制品厂。
此前化学纤维的制作方法及工艺被日韩企业垄断。王太科对中新经纬介绍,在改革开放初期,日韩等外资企业在中国控制着技术与销售网络,中国企业大多扮演代工厂角色。
为了能够自主控销,瑞贝卡等中国假发企业开始走上研发之路,通过化纤技术迭代,在2012年前后打破日韩垄断。
李良杰告诉中新经纬,在瑞贝卡,发制品材质已进行了三次迭代升级。
“发丝技术的进步让假发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成技术密集型企业,也让假发企业能够进一步把假发做得不假或者说以假乱真,让佩戴者有更好的佩戴体验。”张天有说。
田良军表示,为了让假发更加逼真,假发企业的高端手工艺产品会采用递针工艺,即将头发钩织在中间的蕾丝发网上,然后从最上层的中国绢网上递出来,下面再覆一层亲肤舒适的发网。这种产品需要按照人的头皮样式、颜色、肤色去制作,每一平方厘米有多少根头发,每一个部位有什么角度有严格规定,哪怕是熟练的手工艺人,也需要5到7天才能制作一顶全头假发。
▲瑞贝卡假发手织师傅正在使用递针工艺。中新经纬摄
“现在仿真发的性能在经过二次加工之后,与人发的性能基本上接近,大众消费者已经无法辨别真假,只有用一些专门的仪器才能检测出来。我们用的聚酯类原料一是有逼真度,二是对人体没有危害。”李良杰说道。
一缕发丝牵动国际贸易
假发对于许昌的意义,是巨大的。
田良军表示:“目前,许昌市有各类发制品企业4100余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发制品进出口企业764家,相关从业人员超30万人。有的家庭一家三代都从事假发行业,代代相传的同时,工业体系越来越健全。目前,能够批量生产的假发有上万种产品,99%以上的客户都能够在许昌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中新经纬注意到,根据2023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许昌市2023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8.3万人。30万假发相关从业人员占比已达到全市人口的6.84%,是在当地具有极强影响力的产业。
王太科回忆道,1989年,他从深圳来到许昌,从事假发行业超30年。虽然大半辈子没有出过几次国,但是经他工厂制作的假发却远销海外。
“目前我们来自海外的订单比较大,行情最好的时候一个月需求量在10万顶左右。这时,除了我们自己的工厂生产之外,还会依靠外部加工。行情好的时候,在海外电商平台一年的营业额能超过亿元。”王太科说。
在许昌,很多假发公司、商铺或者工厂的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许昌龙盈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新经纬,他们的假发制品主要出口国外,旺季(秋季、冬季)时一个月的订单大概3万顶。
许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新经纬,作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2023年,许昌市有进出口数据的发制品企业764家,累计进出口额196.9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进出口额总量的72.6%,其中出口额168.5亿元,同比增长17.7%。今年1-6月份,全市有进出口数据的发制品企业721家,出口额84亿元,同比增长7.6%。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假发出口全部依赖国家外贸公司出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企业拥有自主出口经营的权利,可以直接和国外批发商进行合作。近20年,电商的发展让企业可以直接把假发点对点发到消费者手里。目前,电商已经占据假发销售渠道的半壁江山。在速卖通、亚马逊、tiktok等多个电商平台都做得非常好。”张天有说。
▲瑞贝卡电商直播间 受访者供图
王太科告诉中新经纬,许昌的假发能够远销海外少不了电商的功劳。以前很多公司要做出口,需要面临高额的仓储费、运费、清关费。现在,通过某些电商平台,客户在国外下单,公司直接从国内发货,只用付运费,节省了成本。
王太科介绍,公司有专门的电商部门,一个是国内电商,一个是海外电商。近期,他也在筹划海外电商直播,届时将与海外主播合作或者付费给海外主播。在他看来,海外主播更熟悉海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目前,正宏工艺在海外电商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欧美地区的女性消费者。价格在5000元甚至上万元一顶的真人假发订单,多来自欧美高收入群体,他们对假发的品质要求较高。
“亚洲人以自然色为主体,最多有一些深棕色、咖啡色,一般比较喜欢自然直发。欧美人本身头发颜色比较多样,供给他们的假发会有金黄色、浅黄色、咖啡色等,发型的设计比较张扬、个性一点。供给非洲的产品会更夸张和有个性,他们相对喜欢浓密有型的假发。”王太科说。
“发制品作为我市外贸的支柱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也让许昌成为驰名中外的‘发饰品文化之乡’和‘顶上时装之都’。”上述许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发制品作为河南省第二大出口单品和许昌市外贸支柱产品,市场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在欧美市场占有率超过40%,在非洲市场占有率超过70%。
据张天有透露,瑞贝卡的第一大市场是美国,他们的假发产品在非洲、欧洲也有销售。目前,中国假发市场从导入期到了成长期,瑞贝卡在中国市场发展势头也非常好。
数据显示,2023年,瑞贝卡实现营业收入12.26亿元,归母净利润1230.23万元。2024年前三个月,瑞贝卡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归母净利润536.37万元。
张天有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人发假发出口国。假发类产品属于小众产品,国际上没有标准。中国于2008年着手组建中国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出台了5项国家标准,在国际发制品贸易当中使用。目前很多国家在发制品进出口贸易时,也借用中国的标准。中国在全球假发市场逐渐拥有话语权。
许昌市发制品协会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经纬表示,未来要进一步提升许昌假发在全球的影响力,还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研发,提升假发的制作工艺和材料质量,推出更逼真、舒适、耐用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通过品牌故事和文化内涵的传播,提升品牌价值。不仅关注欧美市场,还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文:李自曼 王玉玲 实习生 张舒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