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二手交易陷阱多买卖商品需谨慎

2024-08-20 07:50:00 京九晚报

  闲置下来的旧手机、用不上的家电、穿旧了的衣服……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买卖闲置物品的人越来越多,二手交易成了一种时尚的潮流生活模式,相关网络二手交易市场逐渐火爆。

  大学生孙黎是摄影爱好者,大三时想入手一部新相机,囊中羞涩的她选择在二手电商平台卖出自己原有的相机,又加了一些钱,买了别人的二手相机。这对“学生党”而言十分“友好”,孙黎直言:“以后换设备还会考虑二手平台。”

  当记者询问有过购买二手商品经历的消费者时,他们的回答都提到了“便宜”。“拿奢侈品来说,专卖店动辄卖几万元的,在二手平台,即便是全新,价格也得腰斩。”孙黎告诉记者,除了便宜外,寻找喜欢的商品也是一大原因。

  不仅是孙黎,随着观念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了这种绿色环保的消费、生活新方式。时下不少年轻人容易冲动消费,他们把囤积的护肤品、闲置的小家电,还有消费升级替换下的数码产品等旧物“断舍离”出去,既能避免浪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回本”。

  记者登录闲鱼、转转等线上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发现二手商品琳琅满目,还有不少明星工作室的礼品,从化妆品、高档手机、电动自行车、大屏幕电视,到榨汁机、巧克力礼盒等,一应俱全。

  在二手商品交易红火的背后,也有一些陷阱需要市民规避。

  采访中,多名市民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相机买回来以后就签收了,但用了两天后才发现摄像头有问题,我找卖家说明情况,他却说是我自己用坏的,而且已经签收了,就与他无关了。”市民刘露说,个人与个人的交易出现问题后,市场监管部门无法监管,她也只能认栽。“品牌粉底液买来的时候花了750元,但是不太适合我的肤质,就想着半价转卖了,结果对方到手以后说是假货,后来我找平台申诉,拖了半年才拿到货款。”市民丹丹说。

  记者在一家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看到,点开物品交易界面就能看到交易须知,提示消费者“买前了解退货规则”,其中明确“发货后不支持无理由退货”。记者了解到,这一规定并非个例。由于二手商品难以界定且行业门槛较低,许多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和卖家都不支持无理由退货,客观上提升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二手商品要通过平台指定的正规支付途径支付货款,保存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在发生纠纷后,及时通过调解、投诉、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权。二手交易平台应当强化责任意识,重视资质审核,完善交易规则,净化发布内容,严把质量关,提供售后服务,积极解决纠纷。

记者 刘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