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一片甲骨惊天下 在安阳解锁商文明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在安阳采访摄影 仝瑞勤
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 仝瑞勤):8月17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开启汉字探源之行,了解中国文字的构型特征和演化历史,实地感受殷商文化,探寻甲骨文的前世今生,解锁商文明。
中国文字博物馆前的“字”形雕塑摄影 仝瑞勤
甲骨文,是解锁三千多年前殷人世界的一把钥匙。“这段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车祸,古人用简短的几个字,记录了车祸发生原因、涉及人员及现场情况……”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厅里一面绘有“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的墙壁前,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甲骨文记载的故事。
殷墟甲骨窖穴摄影 仝瑞勤
从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到甲骨文的出世、再到金文、籀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随着参观的行进,汉字字体、字形沿革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博物馆。该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呈现中国汉字的一脉相承,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史。
甲骨片展示摄影 仝瑞勤
洹河两岸大邑商,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商王朝占卜的记录,将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超过16万片刻辞甲骨、约4500个单字,记录下了商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刻辞卜骨摄影 仝瑞勤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老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其与古埃及圣书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交相辉映,是世界古代文明宝库的瑰宝,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趣”的文物摄影 仝瑞勤
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记者偶遇荷兰游客龙天明。“我对汉字比较感兴趣,我觉得中国的文字很有趣,历史悠久,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历史故事,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一辈子不断学习。”龙天明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之前去过河南的郑州、开封等城市,这次趁周末空闲时间,计划在安阳游览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等。
殷墟博物苑内展出的车马坑摄影 仝瑞勤
殷墟遗址,是殷商文明的具象呈现。作为中国考古持续时间最长、发掘次数最多、揭露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录可考、并被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客在参观游览摄影 仝瑞勤
“司母辛”铜鼎摄影 仝瑞勤
从1928年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挥出考古第一锹后,近百年来,殷墟先后发现了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王陵大墓、祭祀坑、聚落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的甲骨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史记》中商代晚期都城的风貌。
殷墟博物馆新馆 摄影 仝瑞勤
甲骨文,是解锁商文明的钥匙;博物馆,则是窥探商文明的窗口。
殷墟博物馆新馆是中国首座全景式展现殷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共设计有8个展厅,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是殷墟考古和商文明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
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陶器摄影 仝瑞勤
该馆改变原来按文物类型、文明要素展示的方式,采用从国史到国家再到国人的逻辑体系,辅以创新性的展览方式,以文物为根本,与最新的考古成果相结合,采用成组器物整体展示的方式,以矩阵式陈列,全面系统讲述商文明的内涵,以展现商文明的整体面貌。
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器物摄影 仝瑞勤
各类青铜器物展示摄影 仝瑞勤
高科技、新手段、好创意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打卡的同时,该馆还邀请甲骨文和殷商史等方面的专家,由浅至深地讲解甲骨文;每天增设不同场次的免费讲解团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新馆自2024年2月26日正式开馆以来,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接待游客量已接近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