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老家的人和事之十一……

收生婆舅姥娘

2024-08-16 02:07:38 商丘日报

  听母亲说,我们姊妹几个出生,都是请曹庄的舅姥娘做收生婆。曹庄是我母亲的姥姥家,与我家仅一小河之隔,原来我们都属于一个公社,后来李寨与裴桥分“家”,于是就分属两个地方了。

  舅姥娘的名姓,我母亲说不出来。反正一直就叫她“妗子”,按照老规矩,我就叫她“舅姥娘”。因为我家姊妹众多,她光顾我家就多。最小的妹妹出生时,我大哥因为参加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所以舅姥娘接生后就给小妹妹起个“卫英”的名字,意思是自卫反击战的英雄。

  母亲的这个妗子是一个曾经被裹了脚的乡间老太太。每次出门,稍颠着不算很小的脚,头顶一袭皂色头巾,身穿宽大的带襟布衫,众目睽睽之下,快步进入内室,立即为临盆的女子接生,这就是方圆十几里曹庄有名的“收生婆舅姥娘”。

  说起来也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受医疗卫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村中女人生孩子大都沿袭旧习俗,孕妇临产,就找曹庄的收生婆帮助收生。因为关乎母子二人的生死,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和懈怠。在迎接新生命降临的门槛儿,舅姥娘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久而久之,收生婆舅姥娘凭着一个独门绝技,有了自己的名气。

  其实舅姥娘平时就是一个农村妇女,扛起锄头下田做活,围上围裙下灶做饭,终日里操持家务。一旦村里或附近村子有女人生孩子的人家来请时,她随时放下锄头或是解下围裙,乐不颠地欣然前往,表现出乡下人的古道热肠。无论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头;不管白昼,还是黑夜;“儿奔生,娘奔死”生孩子对一个女人来说,不啻于一场生死考验。只要有人上门来请,就是缓不得也等不得的火烧眉毛的事情。

  收生婆舅姥娘为人收生,使用的工具就是一条毛巾、一把格挡棒子(就是高粱秆子)、一个洗脸盆子。这些工具都是产妇家临时找到的,舅姥娘收生是从来不带工具的。

  收生婆舅姥娘来到产妇家后,火急火燎地吩咐人烧一锅开水,然后先净一下手,简单询问几句,观察一下产妇的产道和胎位,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如果是顺产,对舅姥娘来说,驾轻就熟,瓜熟蒂落。婴儿落地后,收生婆舅姥娘将格挡棒子剥出的硬皮子当成刀子割下脐带,用干净的布条扎好婴儿的肚脐眼,再拎起新生儿,头下脚上,照婴儿的小屁股轻轻拍打。顷刻之间,一身胎质的婴儿便“哇”的一声,吼出了人生第一声哭叫,一个新生命便诞生了。

  舅姥娘手脚麻利地把婴儿包进事先准备好的小被褥里,大声朝守候在门外的孩子的爹报喜:“生了个带把儿的!”粗大的嗓门里满含着喜悦。那时,生男孩是“添丁”,生女孩叫“增口”。多数情况下,舅姥娘对生女孩不报性别,只是默默地包裹婴儿,事主家也不再询问,便知是女孩无疑。

  邻居家一连生了几个都是女孩,眼看要断了香火,那个当爹的急于想要个男孩,这次女人生孩子时他倚着门框伸长了脖子一探究竟。谁知天不遂人愿,当爹的听说又是女孩时更加沮丧。此时,舅姥娘便大声斥责:“男孩是讨债鬼,女孩是八斗篮!女孩咋个不好了?”

  假如产妇是难产,舅姥娘必须拿出全部看家本领,一边教产妇如何正确用力气,一边根据经验调整胎儿的位置。产妇经过一番生与死的挣扎,历经一场情感的折磨,孩子终于呱呱坠地,大人安然无恙,全家皆大欢喜。此时,收生婆舅姥娘虽然很辛苦,却是倍感欣慰和自豪。

  在医疗条件极差的年代,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较高,女人生一次孩子,就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那时,妇女怀孕从来不找人听胎音、查胎位,舅姥娘遇到临盆的产妇胎位不正时,纵然使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胎儿死去,或听任产妇在痛苦的哀嚎中耗尽生命。面对此种悲剧,事主家往往痛心不已,但也不会怪罪收生婆舅姥娘。乡下人通情达理,出了偏差,事主家往往只会怪自家运气不好。如果产妇不幸死亡,就会怪婴儿是讨命鬼;如果婴儿落地死亡,则会被认为是不成人的孩子。

  孩子出生后,不过七天,还有夭折的危险,在老家那叫“脐风”,就是新生儿破伤风,又称“七日风”。脐风的预兆就是孩子在出生四五天时拼命啼哭。碰到这种情况,事主家会按照舅姥娘的嘱咐,找张黄符,让人写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走路君子念七遍,一觉睡到天光亮”字样,贴在自家门前树上,请人念符,祈求度过灾难,但是多数无效。因为脐风是收生断脐时,由于格挡棒子没消毒,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后来,收生婆舅姥娘虽然不带工具,出门时总不忘带上一包消炎药。割断脐带,敷上药面,患脐风的少了,孩子算是平安了。

  虽然收生是个辛苦活,但舅姥娘从来不要报酬。一般情况下,为事主家接生完,母子平安时,事主家会奉上一碗糖水荷包蛋,招呼着舅姥娘吃顿饭。如果是头生,就在为孩子举办的庆生宴席上,恭请收生婆喝喜酒,条件富裕的家庭还会扯上三尺红子送给她,对收生婆舅姥娘表示犒劳和感激。

  舅姥娘一辈子扶危济困、拯救生命,也算以医为生,可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医生,既没有师承,也没受培训。听母亲说,舅姥娘涉足此业,一是胆子大,二是心眼细,三是明事理。孙思邈之祝医者曰:“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嗟乎!医之神良,尽于此矣。”收生婆舅姥娘就是药王所谓的一个十足的良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新的生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到医院生孩子成为产妇的最佳选择,在家生孩子的产妇很少,舅姥娘年岁大了,慢慢地也算“失业”了。收生婆舅姥娘用一双粗糙而温柔的大手托起一个又一个新生儿,为痛苦呻吟中的产妇送来生的希望,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她值得被人们永远尊敬和铭记。

  舅姥娘为方圆十几里的人收生,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但她一辈子没生自己的孩子。有人问她想要孩子不,她说所有她接生的,都是她的孩子。舅姥娘人缘极广,喜欢认干儿子、干闺女,这些干儿子、干闺女都是舅姥娘把他们从娘肚子里拽出来的,认她为“干娘”,长大以后都把收生婆舅姥娘当母亲看待,这是一个终身维系情感的港湾。

  是的,收生婆舅姥娘“老了”,送殡的场面很是隆重,来自四邻八村黑压压的孝子孝女跪满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