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德府城水门:“三水济火”的城池景观
归德府城在南门两侧建了两个水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商丘是殷商之源,商主大火,商丘是火的发源地,现存地面上的商丘古城即归德府城的南城门又是拱阳门,从阴阳八卦来说属火,为阴阳平衡,将水门建在古城的南城门,这就是为了平衡阴阳而建了两个水门,取“三水济火”之意。
水门在史书上记载有两大作用,一是临水而建的城门,二是有水闸的作用。水门一般是建在城墙之下,通往护城河和护城湖,有一个重要的排水功能。
商丘古城设置的水门,不仅是有排洪泄涝的功能,更重要体现着我们劳动人民的一种智慧。商丘古城,这座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城池,其独特的建筑格局中,水门是一道别具特色且意义非凡的城池景观。
从地理位置上看,商丘古城的水门位于古城南门东西两侧。从建城历史来说,现存的商丘古城为明清时期归德府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归德府旧城因黄河水患被冲毁淹没。明清归德府城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整体向北迁一城,以旧城北墙为新城南墙,历时8年,明正德六年(1511年)土城墙修筑完成,直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才修建完工,历时55年。
从功能角度而言,水门首先具有重要的排水功能。由于古城内有一定的生活区域以及可能面临降雨等情况,需要将城内的积水及时排出,水门便承担起了通向护城河和护城湖的排水通道的作用。在大雨或者洪涝时期,水门能有效地防止古城内出现大面积积水而危及城内建筑以及居民生活等情况。整个古城地势呈龟背形,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多余的水从南门的两侧水门排出,不会积水,这就是古城格局的排水功能。
从风水文化角度来看,商丘被认为是火的发源地,而古城南门又为拱阳门,从阴阳八卦来说属火。为了达到阴阳平衡,特意在南门两侧建造了水门。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布局,更是古代劳动人民对于风水理念和阴阳平衡学说的一种实践与体现,蕴含着他们对于天地自然、城市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智慧。
从建筑构造方面,水门的建设也并非简单地在城墙上开一个口子。水门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设计,以确保在排水过程中水流可以顺畅通过且不会因流量过大而对水门结构造成破坏。同时,水门也有相应的防护设施,比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敌人可能通过水门潜入城内等。
从与古城整体布局的关系来看,商丘古城呈内圆外方的形态,形如古铜钱,寓意天圆地方等美好理念。南门两侧的水门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以及瓮城等结构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防体系和城市格局。
从历史意义角度,商丘古城水门历经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蚀,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它们是商丘古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从古代城市建设到现代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水门都是不可或缺的实物见证。它们见证了古代城市规划者的匠心独运,见证了百姓在此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也见证了历史上可能发生的围绕城池的攻守争夺等历史事件。
从旅游文化价值来看,如今的商丘古城水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客在此感受古代建筑艺术与文化的魅力,想象当年古城的繁华与热闹。它们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提供了珍贵的实例和研究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有的古城水门可以行船,商丘的归德府城因为城内没有能通航的河流,不具有行船功能,主要起到排水作用。水门,是归德府城的一处别具特色的城池景观。
归德府城水门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城门通道,它们是古城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科学规划、风水理念等诸多元素的综合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以及文化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光辉。
本报融媒体记者 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