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城建提质 促发展惠民生
白瓷塔景区。张超 摄 美丽的容湖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张超 摄
市民在公园里晨练。 张子斌 摄
孩子们在千树园公园绿地玩耍。 张子斌 摄
繁华的商业中心。马学贤 摄
扫码看视频
移步见绿,处处皆景。8月9日,商丘日报“壮丽75年·奋斗史诗 复兴伟力”主题采访组走进柘城县,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美观的城市风景、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一幅幅人民安居乐业的画面令人陶醉。
深入采访发现,这都得益于柘城县注重城区建设高质量,持续加强市政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让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夯实基础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看一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质量,就得从背街小巷入手。
穿行在柘城县的不少背街小巷,记者眼前一亮:曾经石块散落、尘土飞扬的“杂乱巷”,如今变成了平整干净、花开遍地的“幸福街”;坑洼不平的路面焕然一新,杂乱的空中线路消失无踪,脏旧矮墙摇身变成趣味横生的文化墙,背街小巷“美”进了居民心坎里。家住白庄东街的李女士说出了心里话:“现在路面平整了、墙面整洁了,一出门心情就很舒畅。”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柘城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城市发展的精准定位和清晰方向,为城市建设筑牢坚实基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充分考量居民的实际需求,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柘城县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近年来,柘城县市容环卫中心对县域内的所有公厕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逐个建立升级提档改造方案,组建工作专班,专人跟进落实。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公厕不仅美观大方,还安装了感应式蹲便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为方便群众,全县又安装了260多个公厕导向标识牌,每座公厕配备压力冲洗枪、无痕拖把等设备。“咱柘城的厕所特别干净,找厕所也很方便。”在千树园广场散步的市民李磊称赞。
就连停车难问题,柘城县也做足了功课。柘城对重点路段的原有停车位情况进行拉网式摸排,充分考虑人流量、车流量以及车辆种类等因素,征求群众意见,利用主干道旁的场地和符合停车条件的小区周边道路,按照“应划尽划”原则,科学规划、合理施划,新增公共停车位813个。同时,交警部门成立巡逻小分队,对商户占用、堵挡公共停车位的行为进行劝导,并及时纠正车辆乱停乱放现象。
水是生命之源。作为引江济淮柘城段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柘城县引江济淮净化水厂意义重大。该项目共涉及 17个单体构筑物工程,设计规模近期供水每天16万立方米,远期供水每天20万立方米,净水工程涵盖预处理单元、常规水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目前17个单体构筑物工程已全部完工。引江济淮河南柘城段配套工程总投资12亿元,建成后将向柘城县自来水厂和浦东、申桥、皇集等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水厂供水,将有效改善居民饮水条件,大幅提高全县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绿色发展 打造宜居园林城市
“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进园”,这是柘城县园林绿化的标准。
作为“国家园林县城”,柘城园林绿化工作成绩斐然。目前,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2.36%和40.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5平方米,成功打造出“一湖映城、两环相拥、绿廊穿插、多点镶嵌”的绿化格局,全面促进县城绿地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让城市有“面子”、群众享“里子”。
柘城的南丁格尔公园是全国唯一以“南丁格尔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40亩,基础设施完备,集游憩、健身、景观欣赏等功能于一体,五步一小景、十步一大景,景石与花草树木相互映衬,精巧的小园林点缀其间,令人仿佛徜徉在绿色的海洋。
在柘城未来大道与工业路交叉口的工业绿岛三面环路,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我们选取了迎客松和四季常青的红叶石楠、小叶黄杨,植绿有草皮,力争打造一块高标准、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绿地,供广大市民休闲与观赏。”柘城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进城市建设中,柘城县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畅享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县建成区综合公园3个,专类公园3个,社区公园11个,口袋公园25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76%,一个多层次的城市公园体系正逐步形成。
文明创建 注重提升城市形象
柘城县的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更致力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如今,全县的街道更加整洁,交通更加有序,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乎每一位居民的生活质量。谈及文明创建,居民马晓晓深有感触地说:“文明就是把大城市当成小家庭,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守护她、保护她,不乱丢垃圾,注意言行举止,在一件件小事之中彰显城市素质。”
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建设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社区和谐与人际关系的改善。柘城县在主要交通路口、广场、公园等处设立了14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和项目,这些服务站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服务阵地。同时,柘城县推广文明实践活动,组建了理论政策宣讲、卫生健康、生态环保等10支常备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了100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深入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全县形成崇德向善、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
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司盛权表示:“创建文明城市能够让每一位群众从中受益,我们不仅要付出行动,更要维护来之不易的成果,守护美好城市大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柘城注重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近年来,该县先后建成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城市书房等一批文化设施项目,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需求选择。
小区是宣传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柘城县将绿色生活、垃圾分类、邻里和睦等内容宣传进每个小区,强化居民文明意识。今年70多岁的马秀荣是未来花园小区居民,她表示,小区环境越来越好,随处可见的公益宣传图也是她接受文明理念的重要途径。
目前,柘城县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机制,通过全员参与、分工负责的方式,持续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同时,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赛事等,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度。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今的柘城县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在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篇章,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记者手记
民之所盼,行之所向。柘城县通过高点定位和精心规划,成功实现城市建设的提质升级,不仅改善了城市面貌,还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未来更多城建项目的实施,柘城县的城市建设将会日新月异,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在采访柘城县城市建设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于绿色发展和文明创建的重视。从城市规划到绿色发展,从文明创建到民生福祉,每一项工作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深思熟虑。特别是群众对于城市建设的满意度,以及他们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美好前景。
柘城县的城市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切实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市呼之欲出。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张 猛 杨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