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宁陵:产城融合 展新颜谱新篇

2024-08-14 07:37:43 来源:商丘日报

产城融合活力足。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摄  葛天文化城项目的实施,让宁陵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摄  葛天文化城项目中的文峰塔。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摄  网红“打卡地”——葛天大桥。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摄  ▲宁陵县扎实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摄  ▼正在推进中的“四湖改造”项目一角。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摄

扫码看视频

这里城建提质,人民安居乐业;这里树绿景美,环境舒适怡人;这里管理有序,城市更具温度……这里就是“酥梨之乡”“中原肥都”——宁陵县。

8月7日,立秋当天,商丘日报“壮丽75 年·奋斗史诗 复兴伟力”主题采访组走进宁陵县。下高速、进城门、登文峰塔至最高处,举目远眺,初具雏形的葛天文化城尽收眼底。恰逢阵雨,雨汇成线,仿佛眼前出现了一道道水帘,听宁陵县相关负责人讲解着葛天文化的故事,别有一番风味。

千年古县看梨乡,秀美宁陵更奔放。近年来,宁陵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坚持“精致谋划、精密建设、精细管理、精品同享”,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全力打造“有颜值、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韧性”的城市,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城市文明蔚然成风。

增“颜值”  城区要“里子”更要“面子”

宁陵县城区公园里百花争艳,道路旁绿树成荫,特别是进入正在建设中的葛天文化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城建面貌相融相生,诉说着城市更新给梨乡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曾经,作为商丘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城,宁陵县城区给人的印象总是“脏乱差”。确实,城内的信陵湖、张弓湖、吕坤湖、葛天湖四湖相依,却因沿湖民居增多、基础设施滞后、大量污水排入等原因,致使四湖从往日的碧波风情沦为黑臭水体,生态环境恶化。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虽竭力改善,但因基础薄弱、工程量大、财力有限,成效不佳。自2018年开始,借国家“棚改”政策东风,宁陵县委、县政府果断确立“政府主导、整体开发”方针,启动了“四湖改造”项目。

“四湖改造”项目,是宁陵县建城史上征迁范围最广、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操盘,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的路子。项目全面建成后,四湖片区将实现“净”起来、“活”起来、“新”起来、“富”起来,一个厚重又不失现代、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将拔地而起,再展芳华。

一座城市,不仅要“里子”惠民生,更要“面子”提质效。“四湖改造”项目的最大亮点是葛天文化城项目,它承载着全县人民的期待。上海长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天文化城建设指挥部总控负责人殷涛介绍,四湖的水与宁陵这片土地上的人是共生的,四湖用碧波孕育了葛天文化之乡宁陵,所以葛天文化城项目建设的初心是匠筑品质生活、人民安居乐业。葛天文化城空间结构分为内、中、外三个圈层,整体规划贯彻产城融合的设计理念。

在政府的精心规划和统一建设下,葛天文化城以葛天园、张弓园、信陵园、吕坤园、生态岛、连理岛等六大园为依托,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多元生活场景,还把《葛天氏之乐》中的“八阕”演化为载民坊、玄鸟坊、草木坊、五谷坊、天常坊、帝功坊、地德坊和万物坊的“八坊”,通过逆时针进行布局,融入城市肌理,形成了“一核三圈、四门四湖、五环六岛、七府八坊”的独特格局,成为城市活力的核心和历史文化的延续。

商业住宅小区是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正在建设中的蓝湖宸院项目就是宁陵县商业住宅的典型代表。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宁陵绿锦蓝城置业总经理朱关兵介绍,他们自2018年从浙江进驻宁陵县后,已开发建设了四个商业住宅小区,始终坚持“品质住宅、智慧社区、星级物业”,就是为了给追求品质化生活的人群提供新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串可圈可点的城建数字:县城道路交通已形成“十四纵十九横”路网格局;新建和升级改造道路17条,总长约25.4公里,总投资约4.24亿元;在建棚改安置房项目5个,建设总面积157.04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2708套;建成城市综合公园2处、专类公园1处、社区公园1处、街头游园8处,累计新增各类公园绿地面积3.6平方公里,建成区新增绿道8.25公里……

提“气质” 用文化软实力为城市铸魂

以绿塑城,以文化城。宁陵县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注重深挖文化资源,把千年古县的厚重历史体现于城市建设发展之中,全力打造品质之城、文化之城,用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建设发展铸魂塑形。

“现在出门不远就有公园绿地和健康跑道,特别是公园里还有介绍历史文化的展板,让我在休闲锻炼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真是太好了!”8月8日,正在人民公园健身的刘涛感慨道。

近年来,宁陵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生态之县 旅游名县”,以“让整个城市成为一座大公园”为目标,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人民公园、迎宾公园、滨河湿地公园等公园绿地的相继投入使用,宁陵县城区成功构建起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在城市建设中,宁陵县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按照“全域规划、多规合一、优化布局、生态优先、彰显文化”理念,以城市水系为框架,以道路绿化为网格,以公园绿地为亮点,充分融入葛天文化元素,突出“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特”的特点,着力体现文化底蕴和民生需求,让城市建设更加秀美、更有“气质”。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迎宾大道、长江路等景观道路的打通,一个高楼鳞次栉比、公园穿插其中、愈发富有活力的宁陵县城区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几年,去过宁陵县城区的人几乎都会感慨“变化翻天覆地”“面貌焕然一新”。

有这样一组数字令人振奋:宁陵县完成5个城区智慧停车场建设,提供1779个停车位;更新主次干道雨污水管网51公里,改造河道约5 公里;铺设热力管网9公里,解决了居民冬日取暖问题。

有“温度”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宁陵县又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无论是清水河广场还是人民公园,抑或是法姬娜步行街、昆仑路商业街,在闪烁的霓虹和欢闹的人群中,你总能看到身穿制服的城管队员和公安民警的身影,他们默默维持着商业秩序、守护着人民安康。

这只是宁陵县打造有“温度”城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陵县以高度契合群众需求、培育经济增长点为定位,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因时因势、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营造“安全、方便、温馨、和谐”的消费和生活环境,打造富含浓浓“烟火气”、城市人情味的经济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

为探索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宁陵县根据《河南省提升县级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筹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2021年,该系统率先在全市(县级城市)第一个通过省专家组验收。

“现在不仅是城区环境大变样,关键是感觉这个小城更有人情味了!”在长江路步道与家人一起散步的赵娟说道,这些年能明显感受到城区面貌在不断变好,各项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

宁陵县打好城市建设“组合拳”,使出城市管理“连环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整体联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记者手记

“以绿荫城”增魅力,“以文化城”提实力,“以水润城”强活力,“以业兴城”添动力……

走进宁陵县城区,步步皆是景,入眼皆是画。一街一园一景,处处彰显城市品位,所见所闻,让记者感受到该县城市建设的强劲脉动。

“烟火气”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宁陵县城区面积虽小,却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无论是白天公园里“票友”的激情对唱,还是夜间经济的“热辣滚烫”,都为小城增添了几许“烟火气”“人情味”。

其实,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让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产业“火热起来”,这样的城市才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待的样子。

城以人为本,民以城为家。宁陵县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城市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坚定而有力,新的城市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一个环境更加优美、产业更加兴旺、城市更加宜居的城市呼之欲出。

发展不止步,未来更可期。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张猛 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