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加强政策引导 让“幼转老”实现“软着陆”

2024-08-12 02:15:43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在园幼儿人数已连续三年下降,2023年较上一年减少534.5万人,幼儿园面临招生难、空教室多等问题。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97亿人,占人口总数的21.1%……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幼儿园从之前的“一位难求”到现在的“虚位以待”,幼儿园如何转型和破局,无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破局需要路径遵循——面对幼儿教育的难以为继,一些地方幼儿园实现了华丽转身,做起了养老服务,将“托幼”改为“托老”。看似无奈的自救,也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应对。“托幼”改为“托老”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让闲置的幼教资源物尽其用,更是应对老龄社会、解决养老事业供给矛盾的创新之举。

幼儿数量的减少、养老服务的升温,在“一减一涨”间,“幼转老”的养老服务模式自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能发挥良好的示范性社会意义。然而,幼儿园转型为养老院,绝不是简单地将“教室”改为“卧室”那样简单,毕竟托幼和养老的性质截然不同。如何确保养老服务的质量,怎样解决养老专业人才的缺乏,都是横亘在“幼转老”“老幼共托”面前的难题。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空置场地新建、改扩建养老托育机构,推动降低运营成本。

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下,许多地市也陆续出台了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领域,“幼转老”模式的出现,自然是对政策的现实呼应。而要让“幼转老”“老幼共托”行稳致远,依然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导航”。

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面对“幼转老”“老幼共托”的新模式,需要围绕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尽快推出可操作性强的细则,在服务标准、服务项目、服务收费等方面作出规定。同时,面对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鼓励一些高职院校设置相关家政养老等专业,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另外,“幼转老”属于一个综合性的养老服务项目,更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协调,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只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幼转老”的春天才能真正到来。

正如媒体人所言:“幼儿园的转型是自救,也是开拓;是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对社会变迁的积极适应;是解决企业自身困境,也是为未来的社会服务赋能……”诚哉斯言,希望在政策的引导下,更多幼儿园在转型中能实现“软着陆”。



□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