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语文教师,自然读过并教过了不计其数的课文。但如果有人问我对哪一篇课文印象最深,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了。”
那首词,与我和我的学生们结下了一段奇特的缘分。时至今天,再回想起来,我依然觉得它像灯塔,指引方向;像火炬,点燃梦想。
故事是从暑假开始的,那年我还是一个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那天是查中考成绩的日子,父亲大清早就去镇上查我的成绩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村口张望,既期待又忐忑。我能考上吗?万一考不上怎么办?家中有三个孩子同时上学,父亲的担子已然沉重。他早就说过,各人凭本事,考得上继续读;考不上就回家种地。我当然不想回家,我是那么热爱读书!可家境如此,我有什么办法?我就像一只弹起又落下的皮球,一会跃上快乐的高峰,一会跌入失望的低谷。
傍晚时分,父亲终于回家了,他递给我一张通知书,既高兴又忧愁:“二妹,你考上了。你们兄妹三个,都要读书,我……”
考上了,我考上了!我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的欲言又止,拿起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围着堂屋跑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竟拿起语文书,坐到门口,信手翻到《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一课,扯起喉咙,高声朗诵:“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奇怪,这首词只是描写了一次打猎盛况,平时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可此时它却仿佛有无穷的力量,逗得我笑容满面,激情满怀。我越读声音越大,仿佛看见的每一个文字都化作了星辰,在堂屋上空闪耀,余音又化作浪潮,冲出屋子,奔向远方。
多年以后,父亲说,那年本打算让我放弃学业的,但看我当时书声琅琅,斗志冲天,就暗下决心,只要我肯读书,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下去。我暗暗心惊,没想到那天信口朗诵的东坡词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向。
也许是巧合,站上讲台二十年后,我也用《江城子·密州出猎》帮助同学们战胜了心魔。那是期中考试后,没考好的消极情绪在教室里弥漫,同学们一个个趴在桌子上不肯抬头——少年们总是这样,表面大大咧咧,但内心较劲得很。那天我们刚好学到《江城子·密州出猎》。我走上讲台,拍拍手让他们读书。
“老——夫——聊发——少年狂……”几秒钟后,稀稀拉拉的声音响起。那声音低沉得似乎从地底钻出,懒洋洋,软绵绵。
“才一次没考好就气馁了?”我挥手叫停,“这只是你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陡坡……”我结合《江城子·密州出猎》讲起了苏轼屡屡遭贬的一生,也讲了他始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然后要他们酝酿下情绪再读一次。
短暂的沉默后,教室里突然爆发出浪潮一样的嘶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少年们咬牙切齿地怒吼着,狂叫着,琅琅书声仿佛是浩荡江水,携沙带浪,冲出教室,冲向天空。奇特的朗诵吸引了在隔壁办公的老师们,他们悄悄围过来,挤在窗户旁边,含笑看这一帮血气方刚的少年扯起喉咙高声朗诵,燃烧激情。
那节课,我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带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大家全都沉浸到书中,就连平时最懒散的几个调皮鬼也握起书本,摇头晃脑地朗诵。渐渐地,少年们的抑郁消失了,个个眼中星光闪烁,脸上笑意盈盈。
一首词,有多神奇?东坡先生当然不会知道,九百多年后,他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会点燃我们师生两代人。以后肯定还会激励更多的人。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穿越时空,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我愿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用文字点燃更多人的心灵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