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小河流淌

2024-08-09 08:16:05 商丘日报

  村南有一条小河,河水从西向东流,河水清清,流水无声。

  小河的源头在哪里,我不知道。小河又流向哪里,我也不知道。从记事时就存在的小河,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流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关小河的记忆,越来越清晰。

  从村庄到大队小学,要经过这条河,河上没有桥,夏天雨水大的时候,要脱掉鞋子,挽上裤腿蹚水过河。这段河床由于人工抬高,大部分时间,踩着河床裸露的地面和垫上的砖头瓦片,可以跳跃而过。

  大队小学东面是操场,大队里放电影,几乎都是选在这个操场上。有一次大队里放电影,我们村庄里的大人小孩各自结队去观看。已经是秋天了,河里的水依然超过小腿肚。我们于是就在河岸上脱掉鞋子,掂在手里,一个个蹚水而过。河水冰凉有点刺骨,但看电影的热情燃烧起来的兴奋火花,把这点冰凉抵消得毫无踪影。过了河,我们开始跑步前进,因为操场上挂起来的影布,已经隐隐约约映入眼帘。到了操场,天色已经暗下来,放映机旁的电灯还没亮。我们找好各自的位置,刚想坐在鞋子上休息一下,同村的爱花带着哭腔嚎叫起来:“我腿肚子上有个蚂蟥!”这是刚才蹚水过河时吸附上来的。同村的大人告诉她,不能用手拽,越拽越往肉里钻。有人用鞋底对着蚂蟥拍打十来下,蚂蟥忍受不了疼痛,就从肉里退了出来。爱花的腿肚子也被打得红肿,不过电影一开始,爱花很快就把这事忘了,我听到她看电影时发出的嬉笑声。电影结束后,河水更凉了,我们蹚水而过,上岸第一件事就是看腿肚子上有没有蚂蟥。也就是从此以后,我们开始提防河里的蚂蟥了。

  小时候的农村,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小河的记忆,更多的是来自逮鱼。逮鱼,不是钓鱼,不是撒网捕鱼,而是用脸盆或者水桶舀干净河水抓鱼,我们也称之为刮鱼。

  到了星期天,我们喜欢去小河里逮鱼。去小河里逮鱼,不仅仅是喜欢,还有很大程度上是想解解馋。逮鱼,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至少要两个人配合。于是,吃过午饭我和大海带着铁锨、脸盆和桶就出发了。到了小河,寻找一段水草茂密、水位稍深的地段,长度大约十米,然后在两边同时挖土垒堰,这样做是防止里面的鱼儿听到声音偷偷溜走。堰一定要垒结实,不然到鱼儿露出脊梁骨时,堰突然倒塌,会一无所获。一身泥水像打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地回家,惹得村里人看笑话,这样的事,我们都经历过。为了垒堰,我们往往用尽身上的力量。

  垒好堰,休息一下后,我们开始用盆子往外舀水。一盆水接着一盆水“哗哗”往外倒,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倾盆大雨”这个词语。水面一点点往下降。如果这时河岸上走过来一个,咋咋呼呼地来一句:“看见鱼了,看见鱼了,还不小呢!”有点精疲力尽的我们,顿时会提起精神,加快往外舀水的节奏。

  河水终于舀完了。水草贴在黑色的淤泥上,鱼儿露出脊梁骨,有的翻起白肚皮,我们便开始逮鱼了。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动脚步,黑色的淤泥溅得满脸都是。不过这是最开心的时刻。河里有鲫鱼、餐条、小虾,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鱼。时运好的话,往往能捉小半桶的鱼。

  这时,晚霞已经铺满西面的天空。走在映红了的乡间小路上,提着鱼桶,欢快的心情和桶里的鱼儿一起晃荡。

  多少年过去了,小河上早已建好了桥。多少次站在桥上看河水流淌,儿时的快乐时光似电影在脑海里播放。

  是的,回忆有滋有味,有一种幸福感像河水一样在心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