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典(作者系睢阳区政协退休干部)
我于1943年12月出生在河南商丘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已经五六岁了。75年来,我亲身经历了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说说农民的生活水平吧。说起农民的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其一说说穿衣。1949年以前,农民的衣服普遍是补丁摞补丁。一件衣裳可以说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冬天穿的棉衣棉裤,到了春天气温转暖时就拆掉里面的棉絮,改成单衣单裤穿;到了冬天再套上棉絮当棉衣棉裤穿。甚至有的家庭一家几口人只有一条棉裤,谁出门办事谁穿,其他人只能躺在被窝里。那时候农民都是自己种棉花,通过轧花、弹花、纺花、织布等一系列工序织成土布,然后再一针一线地做成衣服和鞋袜。如今农村人都是到集市上购买成衣穿了,颜色样式随意挑选,再也没有穿补丁衣服的人了。另外,那时候农村人洗衣裳都是到坑边、河边用手洗,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洗衣机,既省时又省力。
其二说说饮食。1949年前,家乡的农民还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基本上是“一年糠菜半年粮,每年春天闹饥荒”。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往往只能到地里剜些野菜充饥。现在家乡的农民顿顿吃的是白面馍,肉、蛋、奶长年不断,餐桌上的食品天天像过年一样丰盛。
其三说说住房。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家乡的住房大都是土墙草房,最多也就是只有几层砖基的土墙草房,甚至有的农民只住个简易的窝棚。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大家普遍盖起了两三层的楼房。屋内设施也是应有尽有,各种家用电器可以说是一应俱全。
其四说说出行。我小时候,家乡基本上都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人们出行时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村村都修通了平坦宽敞的柏油路或水泥路。人们的通行工具也有了很大变化,从原始的独轮车变成了电动车、小汽车。城乡之间也开通了公交线路,各个乡镇都有通往市区的公交车。有的公交车还通到了行政村,农民进城特别方便。
其五说说通信。75年来,农民远距离联系的方式从写信、发电报变换成了拿起手机拨打电话、发微信。不少家庭还安装了宽带,购买了电脑,与远方亲人的联系方便极了。
最后再说说农业生产的变化。75年前,农民劳作基本全是靠人力,能用畜力的都很少。一天农活干下来,个个累得腰酸腿疼。现在耕种都实现了机械化,既省时又省力。粮食产量也大幅度提高,小麦亩产量从100多斤一步步增长到1000多斤。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坚信,家乡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