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位于睢阳高新区的商丘东霞制衣有限公司车间里,缝纫机“哒哒哒”响个不停,剪裁、针车、缝制、熨烫等各岗位工人各司其职,专注熟练地忙碌着。成品库内,一排排制成品码得整整齐齐,正在等待出货。
“今年的订单比较多,已经排到了年底。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订单近40万件。”商丘东霞制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宋满说,眼下正在赶制的是知名户外服装品牌凯乐石的订单。
据了解,商丘东霞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底,是东霞集团在睢阳区建设的一家服装智能化产业基地,开设有48条智能化生产线,可容纳3000人同时作业,年生产能力达300万件。该公司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成为安踏、特步、迪卡侬、蕉下、蕉内、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国内服装制造因人力成本趋高,大量订单向东南亚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是我们成功签约更多订单的制胜法宝。”宋满说。
据介绍,商丘东霞制衣有限公司在科研创新方面持续投入自动化设备、数字化软件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了6万多平方米的数字化智能成衣车间,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应用于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48条智能化生产线从面料入库开始,就实现了自动裁剪、自动模板、智能悬挂生产、智能后整分拣等一体化智能生产。今年4月,商丘东霞制衣有限公司成功创建河南省“智能车间”。
记者看到,智能化成衣车间里,“数字大脑”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所有生产环节,智能生产吊挂传输系统精准抓取袖口、衣领、前襟等一个个服装“零部件”,并送到各岗位工人面前。伴随着吊挂系统上的布料而来的,还有该批布料在此工序需要完成的具体要求。这些数据就像是布料的说明书,清晰地呈现在工人面前的数据看板上。
“每个衣架都有一个芯片,可以快速找到相应的订单信息。”车间一组组长宋崇丽说,生产环节智能化有效解决了人工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多品种、多款式转换以及小批量生产等难题,实现了产线串联统一调度,解决了小单快返模式、跨楼层生产运输等难题,人力成本降低20%以上,换款式时间节省30%以上。
商丘东霞制衣有限公司只是睢阳区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缩影。今年以来,睢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聚焦聚力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覆盖。截至目前,睢阳区被认定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3家、市级智能工厂2家、市级智能车间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