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旗县赵河出现堤坝渗透险情,深夜直击抢险
7月16日起,河南西南部、中东部暴雨来袭,南阳、周口、许昌部分地区成为全国降雨中心,部分地区遭遇特大暴雨。其中,社旗县内有赵河、潘河、桐河、掉枪河、珍珠河、毗河、饶良河、堰河、马河和沙河等大小河流13条。河南省气象台监测显示,7月15日6时至16日6时,南阳东北部特大暴雨,南阳社旗国家气象观测站突破建站以来日降水历史极值,降雨量大幅打破当地日雨量纪录。
7月17日深夜,社旗城区的赵河风景带南兴隆街流段出现堤坝渗透险情。十余支救援队前往堤坝一线紧急进行加固工作。新黄河记者随队前往,亲身经历了这场与水灾险情争分夺秒的时刻。
堤坝出现渗透险情 救援队紧急驰援抢险一线
穿城而过的赵河,在社旗城区的位置尤为重要。早先经过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升级改造,赵河流域目前已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我们在17日晚上10点左右接到的通知,了解到这里的堤坝出现险情,就马上组织队伍赶赴现场。”济南益民救援队的队长李小荣说,受持续降雨影响,赵河风景带的南兴隆街流段部分堤坝在河水的冲刷下出现渗透的情况,存在隐患。得到消息后,济南益民救援队与济南中济救援队立即动身前往险情发生处。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由于近日的强降水,赵河的河水水位高涨,水流汹涌,一旦堤坝出现缺口,高位水流就将倒灌进旁边的城市道路,甚至漫进市民家中。
17日晚上10点左右,在赵河堤坝的加固工作现场,身着红色、橙色和蓝色服装的救援队员们正紧张忙碌着,有的队员手握铁锹挖着沙土,有的队员搬卸构件加固钢板,有的队员传递着防汛沙袋。现场人员装沙绑扎、传递沙袋、堆放加固,很快组成了一条强有力的防汛“输送带”。
“大家再加把劲,每人再搬十袋过来!”在防洪堤现场,救援队员们相互之间不断加油打气。队伍排成一排,把沙袋一袋一袋地运往堤坝下方。看着堆积起来的沙袋,周边的村民感慨地说:“有了这些防汛沙袋,给我们筑起了一道汛期防护墙,太感谢这些救援队伍了!”
不间断挖沙土2小时 “感觉不到累只想和时间赛跑”
“守堤护堤就是守护生命”,临邑县红十字犁城救援队的队员陈小刚告诉新黄河记者。作为第一次参与抗洪抢险救灾的新手,他的心里既感到自豪又感到强烈的责任感,在救援现场他自告奋勇地选择了挖沙装袋的工作。
18日0点,经过近2个小时不间断地紧急作业,陈小刚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面对记者的询问,他表示自己“感觉不到累,只想和时间赛跑”。陈小刚表示,时间不等人,抢险救灾关键就是抓住宝贵的时间,才能确保圆满完成救灾任务。
陈小刚把挖好的沙土装进编织袋后,被传递到了济南益民救援队队员刘科手中,“堤坝下方的巩固尤为重要,先前使用的是木板进行固定,但是由于担心河水浸泡时间过久,现在都改为钢板加固。”提起加固堤坝的工作,刘科介绍加固堤坝的沙袋一定要扎好袋口,防止沙土泄漏,这样才能起到良好加固的作用。
家住附近的社旗市民王阿姨也在深夜抵达了现场,和一同前来的朋友们一起帮助救援队进行沙袋扎口工作。“看到山东救援队的好心人来帮助我们,心里特别感动,于是便想着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场参与抢险的救援队员告诉记者,当晚的加固工作预计要填充近6000余个沙袋。
18日2点,新黄河记者在现场看到,已有十余支救援队80余名救援队员与武警官兵在此进行堤坝加固工作。
暗夜中的指路“明灯”高科技助力抢险救灾
在堤坝加固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新黄河记者观察到暗夜的空中有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救援现场的上方。这是一台实施照明作业的系留无人机,与传统电池供电的无人机不同的是,它由一根缆绳“牵引”悬停在现场上空。无人机通过这根绳子,可以与地面上任何物理供电设备连接,有效地解决了无人机照明续航时间不够的问题。现场不少救援队员说:“这家伙厉害,不仅可以提供光明,还能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据介绍,现场的系留无人机来自深圳市尚为照明公司。该公司南阳区域负责人宋艺华告诉记者,“近期河南南阳社旗区域暴雨黄色预警,公司已提前调配物资,提供无人机照明和大型灯塔照明等大型照明设备,积极支援社旗抢险救灾。”除了系留无人机照明,现场还配备了拥有4个1000wLED灯头的灯塔照明。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我国系留无人机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正在探索用于紧急通信的功能。当重大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发生后,除了应急照明的功能,一旦受灾地区的常规通信设施遭到破坏,系留无人机空中组网后可迅速搭建应急通信系统,克服高大建筑物对信号的遮挡,实现10千米到100千米以上的网络通信,使救援现场与救援行动基地保持实时通信,是实实在在的救灾“黑科技”。
截至7月18日凌晨4时,赵河南兴隆街流段的加固工作仍在进行中。
(新黄河记客户端记者陈元昊、王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