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河南新闻

一粒特种聚酯看产学研深度融合丨新型工业化·“链”上新突破

2024-07-07 09:32:07 来源:大象时政

image.png

在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上,河南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强对引领性、核心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新乡的银金达公司,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能带来什么发展新气象呢?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月:回收的瓶子可以变成衣服,也可以变成全新的饮料瓶,但如果把回收的瓶子变成薄膜、3D打印机耗材,高端化妆品、药品容器,实现高质化的回收,这可是稀罕事儿。咱们去生产线上一探究竟。

塑料瓶能脱胎换骨,诀窍在于打破它们原有的结构,变身为一种叫作特种聚酯的新材料。这个变身的难度在于如何绿色环保,如何回收率更高。之前,国际国内主流技术的回收率都不超过50%,而在新乡的银金达公司,转化率超过了85%。

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协同中心主任 周宏涛:可再生(回收)的这个研发课题,国外的话研发周期是三年多,我们45天。从客户提出需求到立项,到交付。45天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的合作,可以说在聚酯开发(领域)这种长周期的(研发)史无前例,得益于深度产学研合作机制的保证。

银金达深知,只有借助知名高校的科研力量,中小企业才能更有效率突破科研瓶颈。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立足河南、放眼全国,谁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研发能力强,就与谁深度融合。

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协同中心主任 周宏涛:我们这边的科研专家在高校,他是实践导师,这边的工作人员又在那读博士,这样融合成一个团队,就不分你是郑州大学的,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把课题完成,在我们企业带着课题在读的工程博士有5个,研究生有20多个。

针对特种聚酯研发中转化率低、能耗高的行业难题,郑州大学的付鹏教授团队和企业科研骨干组成攻关小组,实验室就建在生产线上,经过反复系统模拟、校对,全面优化每个环节,相比国外同类技术,综合能耗降低了15%,打开了特种聚酯“点石成金”的新局面。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付鹏:把它从一万多(每)吨的这种聚酯材料价格可以到8万以上。高校也从企业实实在在拿到了经费上的支持,把我们这个科研平台建得更好。

河南源宏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申向宇:我们的产学研合作这样一个体系,依次把我们整个的产品序列给做大做强,我们目前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河南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上,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

河南能源集团依托“两院四中心”创新平台,共研发风电叶片用PET发泡材料、三聚氰胺纤维制备等21个项目。

焦作多氟多公司通过协同创新,攻克FSI、二氟磷酸锂等新型含氟添加剂制备新工艺,打破国外对新能源用 氟基新材料知识产权封锁。

河南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培育壮大推进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金瑞科:我们把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氟基新材料、绿色涂料、钛基新材料这6个方向作为重点,做强高性能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等重点环节,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构建在全国更具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手记】自从有了工业化学,人类便创造了无数材料“新物种”。产学研的融合,不能是物理的叠加,也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创新链和产业链不是拉郎配式的硬结合,而是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亲密牵手,以“新”提“质”,以“质”催“新”,这样的产学研才能让产业链上新质生产力不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