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青年郭方波正在给生猪投喂饲料。 甄林 摄 ▶村民正在采摘新鲜毛豆。 甄林 摄
“言为心声,表为内生。现在俺村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7月2日,睢县河堤镇张路渊村党支部书记崔慧平谈起该村的发展,满是自豪。
记者走在张路渊村大街小巷看到,文化广场、凉亭花园、整洁的街道、改头换面的坑塘……到处井然有序,环境整洁美丽。
乡村要发展,产业为支撑。近年来,张路渊村“两委”紧紧围绕县、镇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五星”支部”创建为载体,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带头作用,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全方位打通村民致富渠道。
党建引领促就业。该村利用项目资金,建立50座蔬菜大棚,发展“羊肚菌+西瓜+蔬菜+鲜毛豆”种植模式,并实行“干部带头干,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示范带动“头雁工程”,镇、村干部共承包大棚23座。目前,该村共发展辣椒、大蒜、药材、大豆等经济作物1000余亩,农产品销往广东、深圳、上海等地。
“今年俺家种植的3座大棚的西瓜已全部出售,每斤售价1.5元左右,新鲜大豆第一茬已售完,第二茬也已开花结荚,亩均年收入1.3万元。”河堤镇干部郭杰的父亲郭占亮说。
养殖上新台阶。“我毕业后返乡创业发展生猪养殖业,现在存栏母猪300余头,年出栏1000余头,年收入30万元。”该村村民郭方波说。如今,郭方波不仅自己致富,还带领全村人发展养殖业,依托经验和技术,免费为农户的家禽家畜进行防疫;以高出市场2分钱价格收购本村村民的小麦、玉米,增加村民收入;为村民免费加工玉米面等,千方百计为村民提供服务。目前,郭方波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创业青年和市县劳动模范、返乡创业优秀青年等。
文化产业链条化。据了解,张路渊村的文化书籍销售产业是该村支柱产业。村民郭伟超目前在北京成立汇海博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从事该产业的人员近百人,有26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地成立26家文化教育科技公司,他们在文化用品购销业务上相互联系,形成了全国性的产业链,全村仅文化产业年收入达3000万元。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村为解决“一老一小、留守妇女就业、和谐乡村建设”问题,村“两委”联系招引郑州生日蛋糕装饰品手工作坊入驻该村,为留守妇女、孤寡老人开辟致富渠道。该村留守妇女张英表示,这份工作技术含量低,生产自由,不误干农活和照顾家庭。“俺村村民卫华今年75岁了,每天还能挣30多元呢。”张英说。目前,该村有30多位孤寡老人、留守妇女从事此项手工制作。打造5分钟生活圈,村内开设农家书屋1个,卫生室2所,中型生活超市3个,农资门市部1个,建材销售部1个,砂石料场一个,不出村就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
“村民富,乡村美,社会和谐才能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崔慧平说,目前,该村修通了三纵两横村内道路,实现村民水泥道路户户通;实现全村电网改造升级,电表以上电缆全部由村委会负责,减轻了群众负担;实现卫生整治网格化,推行村委会干部和保洁员捆绑式制度,保障村内、户内垃圾日产日清;推行村“两委”干部现场捡拾垃圾、现场拍视频推送村民联络群的方式,让丢弃垃圾者红脸和增强荣辱感,激发全民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