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暑假。由于地区差异,暑假时间最长的超过60天,最短的也在40天以上。而在放假前,学校门前、居民小区门口,都会有人向家长发放各种夏令营的宣传彩页,更有人拉着家长介绍自己举办夏令营的经验和孩子们参加夏令营的收获,令很多家长心动,进行更加细致的咨询,有些则当场签下合同或留下联系方式,准备让孩子报名参加。
众所周知,夏令营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旅行社、校外培训机构甚至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或个人也介入其中。于是,“××特训营”“××体验营”“××减负营”“××游学营”等五花八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夏令营纷纷登场,声称夏令营是“寓教于乐助成长”,可以让孩子实现“质的蜕变”,时长短的5到7天,长的20多天,收费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同时,有的夏令营组织者安全意识淡漠,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甚至为了多赚钱连起码的意外伤害保险也不给孩子们买。结果,使本来应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夏令营变成了“摇钱树”。对此,全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相关部门更应联手加强监管,防止夏令营演变为“夏乱营”。
第一,教育、体育、物价、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根据不同主题的夏令营明确其组织资质,核准其收费标准,明晰其安全管理责任。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全程监管夏令营组织过程,做到监督不留死角、管理不留空档。同时,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各种形式的“夏乱营”,做到发现一起、严查一起,还夏令营市场一片净土。
第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发挥优势,联合公益机构或有资质的旅行社、培训机构等组织低收费的夏令营。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展触摸历史、科普讲座、名著赏析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度假、学习的良好去处,使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强化集体观念、提升学习能力。
第三,广大家长如果真的想为孩子报个夏令营,一定要针对孩子的成长特点和时间安排,对夏令营组织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核,尤其是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看清有关责任条款,还要详细询问了解行程路线、交通工具、活动内容、安全保障、食宿安排、管理师资、保险理赔等相关信息,以便出现纠纷时能够方便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