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 >> 理论前沿

乡村建设要留住“土味”

2024-07-01 02:02:01 来源:商丘日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描述的“世外桃源”,是很多人心灵深处的理想家园。然而,一些地方过分追求“面子”,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没有了“鸡犬相闻”,丢掉了“土味”,让美丽乡村失去了一些本真的味道。

  《半月谈》记者近期在基层调研时发现,部分农村环境整治后更加“城市化”,行走在村内听不见鸡叫,池塘里也看不到鸭鹅。一些村民不解地说:“每家养几只鸡,能有多大污染?”为完成环境整治任务,一些地方甚至“吓唬”村民,要求复养家畜家禽的村民在规定时间前整改到位,否则将停发村级养老金等福利。

  城市要有城市的样子,乡村也要有乡村的味道。鸡鸣狗吠、篱笆木桥、灰墙黛瓦、田园老农,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乡村,在乡村生活过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才会感到亲切。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浓浓乡愁的重要载体。“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村民的“灵魂拷问”,值得很多人深思。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然而,在一些地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乱象。有的对标城市社区,搞大拆大建,破坏了原有的风貌;有的一味模仿抄袭,刷白墙、盖门楼,造成千村一面;有的为了追求所谓“颜值”,购买名贵树木,到处铺草坪、栽花草……之所以出现这些乱象,一方面是有的干部决策“不接地气”,另一方面是有的工作考核不切实际,实行“月评比、周排序、日通报”,让一些村庄更加注重“形象工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让村庄“变干净”“变漂亮”,更要注重保护特色、体现特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乡村不是城市,乡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城市小区空地适合种花,农村房前屋后更适合种菜。人居环境整治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农村,到处是网红打卡地的“一米菜园”,农户利用自家房前屋后、村里零星空地,打造出一方方精致美观、创意十足的菜园。这些菜园不仅有利于实现整村环境提升,满足了农民种菜需求,还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可谓有颜值、有价值、有产值。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各地无论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是打造文旅景点,都要因地制宜,尽量多保留原有的“土味”、自然的“野味”、传统的“古味”,展现农村特有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