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 | 经济日报:公益直播做大“乡村土味”
淘洗、蒸煮、发酵……盛夏时节,走进河南省太康县朱口镇朱西村,家家户户在加工、晾晒豆糁,大街小巷,豆糁飘香。
“这是我们的土特产,纯手工制作,风味独特,口感好,俺每年能卖出去几十万元哩。”村民秦乃志说,“豆糁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金豆豆’。”
然而,朱西村的豆糁发展也经历过低谷。过去,由于产业链条不健全,产销不对称,当地有许多土特产“藏在深闺”。“以前,知道豆糁的人很少。我们要自己蹬着三轮车到处吆喝叫卖,销量十分有限。”秦乃志说。
豆糁销量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太康县公益直播助农的实施。
近年来,太康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城关镇的“黄金麻花”“牛骨髓油茶”、马厂的双黄鸭蛋、五里口乡的菊花等一批土特产和特色产业。为了让更多土特产走上消费者的餐桌,2022年初,太康县积极探索网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由县委网信办从县自媒体协会等互联网行业党委成员单位中选出20名网络达人,成立多支公益直播助农服务队,公布服务电话,定期深入各乡镇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免费帮农户、企业宣传推介当地土特产和特色产业,让“乡村土味”借网出村、助力农民实现借网增收。
“自从开通了公益直播,俺在家里就能卖豆糁了,价格还合适,真方便。”秦乃志给记者算起账来,“2023年,我家豆糁销售了十几万元。今年前5个月,豆糁就已经销售了20多万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售额。”
与此同时,太康县五里口乡的菊花产业发展也受益于公益直播。
在五里口乡李楼村永春种植专业合作社,10多名工人正在将菊花分拣、包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合作社负责人李富春说:“以前种植菊花缺乏推销手段,销路少。”2年前,公益直播助农服务队帮助合作社开通了公益直播。从菊花育苗、种植到采摘、分拣、加工,经过持续不断直播,合作社的菊花搭上了“互联网快车”。“现在菊花一天最多能卖出20多万元。”李富春说。
在太康县,公益直播助农服务队各显其能,为民服务。不只是土特产,太康县的旅游业也在服务队的公益直播帮扶下快速发展,并带火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位于太康县符草楼镇的“红枫森林”负责人马将告诉记者,自从服务队为红枫森林推出每周1次的公益直播后,红枫森林成了热门打卡地,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据统计,2022年以来,公益直播助农服务队已为全县100多个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园、合作社和300多家种植户、养殖户开展公益直播1200多场次。
太康县委网信办主任马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探索网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通过公益直播助农,让更多的“乡村土味”香飘四海,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责任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