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拿高薪,职场晋升快。”你是否曾在求职网站上看到类似的招聘信息?眼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冲刺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
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人数约4.1万人,高校毕业生求职在哪些环节容易上当受骗?如何有效防范?6月24日,记者采访了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
“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求职心切,容易陷入招聘陷阱,因此需特别提高警惕。”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办公室主任黄静飞介绍,这些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或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介绍高薪工作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某些招聘企业可能会要求付费参加入职或考证培训,或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变相收取各类费用,牟取非法利益;某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吸引求职者落入传销组织圈套;某些招聘企业往往故意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将销售员、业务员等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有诱惑力的名称。
此外,高校毕业生求职要谨防个别用工单位在劳动合同方面布设的陷阱。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看清楚,合同条款注意内容是否齐全和明确,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同时要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核实招聘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
黄静飞提醒,求职时,毕业生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其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要了解法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证件或收取财物。遇到此类情况,要果断拒绝;如果交费,务必要求相关机构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一旦在求职中遭遇此类情况,应立即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求职陷阱存在于求职就业路上的各个环节,对正处于求职关键阶段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增强防范意识是最直接有效的防范方法。黄静飞提醒,广大高校毕业生应当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念,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找工作,多向老师、家长征求意见。在求职路上,要通过合法正当的信息渠道来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可以到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招聘网站求职,对网上求职或通过其途径获取的需求信息要注意甄别,特别注意防范缴纳各种名义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