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第6站:民权县博物馆

数字化让文物“鲜活可触”

2024-06-21 02:47:57 商丘日报

  6月20日,天气炎热,民权县博物馆内也是热度很高,不少本县群众及外地游客来此感知中原文化魅力。

  民权县博物馆于2012年7月建成,当年10月份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47件。民权博物馆不仅藏品比较丰富,而且展示的方法和手段更加新颖,多媒体、导览系统以及声光电等数字化手段成为文物展示的“新标配”。

  民权县博物馆展厅共分为四个部分:大河奔流、民权名人馆、世纪长歌、七彩印象。第一部分大河奔流展厅又分为四小部分:史前岁月、春秋逐鹿、考城追踪、古道今生。主要讲述民权古代的发展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第二部分民权名人馆展厅,主要介绍民权古代的名人先贤,近现代民权籍在外副厅级干部、企业家,历任县委书记、县长,恢复高考以来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第三部分世纪长歌展厅,主要概述民权建县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果,特别是民权葡萄酒厂的辉煌成就。第四部分七彩印象展厅,主要介绍民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王公庄——中国画虎第一村的历史溯源及成就。

  记者走进民权县博物馆大河奔流展厅,大屏幕播放着民权的纪录片,游客们正驻足观看,感受着民权的前世今生。在民权名人馆展厅的大屏幕上,一部短剧正在循环播放,讲述着民权的名人名事。

  “民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出现过很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我们以这种短剧的形式在博物馆里展现出来,让观众对我们民权有更全面的认识。”民权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王辉说。

  不只是让观众对文物有更直观、更丰富的视觉体验,民权县博物馆还设置多处互动环节,通过信息扩展和游戏参与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博物馆藏品丰富,展示上也有很多的创新,高科技的东西变多了,还可以互动。这样的展陈方式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让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游客黄一丹说。

  民权县博物馆馆长赵凯介绍:“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一般都是以展品摆设为主,而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可使博物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赋予文物生动性、互动性。未来,我们希望能打造更多和博物馆相互融合的数字场景,搭建起博物馆和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有游客参观民权县博物馆后写诗赞曰:“长歌四季人文厚,故道黄河泛绿洲。厅展当今多少事,馆藏过往几千秋。触屏任览农家虎,投影凭知设备牛。七彩笑迎天下客,如归服务引潮流。”

  赵凯说,今年以来,民权县博物馆接待游客人数达5万人次。为回应游客的热切期盼,民权县博物馆还推出数字沉浸式体验、曲艺演艺、文化小课堂、寻迹民权巡展等活动,让游客共度奇妙时光。

  民权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赵世忠表示:“在‘文旅热’大背景下,民权县博物馆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加强与其他博物馆、研究机构、学校等组织机构的合作,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民权县博物馆在打造实体场馆的同时,还增加了博物馆延伸服务的内容,启动黄河故道流动博物馆——“会行走的博物馆”特色服务项目,以此带动,形成“流动馆、实体馆、云上馆”三馆合一,延伸了博物馆服务功能,推进城乡文化传播,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全覆盖和乡村振兴植入文博的力量。

  民权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清华表示,今后,民权县博物馆将以实体馆为阵地,优化打造“会行走的博物馆”,将文物知识和民权历史文化的灿烂遗产传播至更广阔的领域,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陈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