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丘日报社派驻民权县伯党乡翟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常国强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工作和生活了5个年头,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能闻到土地的芬芳、能感知群众的冷暖、能目睹乡村的变迁,与群众融为一体,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身边,他感到光荣而又神圣。
“请您把我当百姓”
常国强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就要与群众融为一体,摸透村里的基本情况,让群众接纳并认可,这样驻村工作才能开展好。
常国强明白,驻村第一书记不是什么“官”,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按照村民的理解就是“搁你身上试试”,一定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学会换位思考。
刚一驻村,他就承包了2亩地,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种花生、种蒜,虚心向村民学习农田管理,开着农用三轮车往来于田间地头。通过这种方式,村民感到常国强没架子,能和他们说到一起、想到一起、干到一起,村民很快就接纳了他。
通过春种秋收夏管冬藏,常国强也更加体会到村民的稼穑之苦,感悟到他们的辛劳和不易。他千方百计拉近彼此的距离,沟通顺畅了起来。与村民聊天时,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后不要叫我‘常书记’啦,我不是啥‘官’,我是咱村的一员,请您把我当百姓!”
心中有群众
202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看着因排队浇地一宿未睡的村民,常国强心里很不是滋味。面对村民期盼的目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灌溉问题。经过多方努力,2022年秋天,翟庄村新打14眼机井,2023年又新增14眼机井,彻底解决了村民灌溉的难题。村民高兴地说:“原来浇的是‘救命水’,现在浇的是‘丰收水’。”翟庄村党支部书杨汉安算了一笔账:“没打机井的时候,地浇两次就不错了,今年浇了4次,小麦亩产都有1400多斤,高的有1600多斤,加上秋季作物,村民一年一亩地能多挣500块钱,咱村近2000亩地,一年起码能增收100万元左右。”
2023年,常国强又筹措资金安装了225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翟庄村的大街小巷。每年春季,他都多方联系购买果树苗,免费发放给村民,用于庭院绿化;逢年过节,他给脱贫户和监测户送去慰问品……工作中,常国强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在当地党委政府、组织部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群众的呼声很快得到响应和落实,他的工作热情更高涨了。
枝叶关情见初心
只有深入群众,做好政策宣传,了解群众所需、明白群众的思想疙瘩在哪,才能做好帮扶工作。自驻村以来,常国强就给自己制定了“一早一晚”工作法:早晨早起会儿,走进田间地头帮村民干农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晚上晚睡会儿,到村民家中聊聊天,了解村情民意。在走村入户中,他见到年长者,称呼一声大爷、大娘,年龄相仿者,称呼一声老哥、大姐。可能是当过记者的缘故,他跟谁都能聊得比较愉快。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常国强的口头禅。他把每天采集的信息都记录在笔记本上,不知不觉摞起来一摞子。村情概况、群众冷暖、邻里关系,他了如指掌,在矛盾调解、入户排查、信息预警以及监测户的识别和帮扶中都能做到得心应手,特别是监测户的纳入和退出,没有因此发生一起上访和投诉。在2023年的国家考评中,常国强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在党建工作中,常国强坚持“三会一课”,同时在召集党员学习的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如今的翟庄村,硬化的道路四通八达,太阳能路灯照亮背街小巷;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干群关系、民族关系融洽。如今的翟庄村,是“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村”“河南省卫生村”“民权县信访工作‘四无’村”“民权县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各项工作在全乡名列前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常国强信心满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将移风易俗落实好,重点治理高价彩礼,继续做好“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五美庭院”评选。在产业发展方面,计划针对民族特色餐饮,与在郑州、商丘从事餐饮行业的村民联系,就养殖、屠宰和加工进行对接,想方设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伯党乡群众擅长养羊的优势,打造“伯党伏羊”品牌,叫响“南羊北虎”,即南有伯党好吃的羊,北有王公庄好看的老虎画。
常国强十分欣慰地说:“既然选择了驻村,就要沉下心、扑下身,为村谋发展、为民干实事,没有干不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