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 正文

永城市:“秸”尽所用 变废为宝

2024-06-17 02:33:32 商丘日报

▲永城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内摆放整齐的秸秆。  ▶苗桥镇的麦田里,打捆机正在轰鸣声中忙碌。  本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摄

近日,在永城市苗桥镇李黑楼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台台收割机穿梭于麦田深处,在丰收的画卷上走笔如飞。一方麦田刚收割完毕,地头上等待的搂草机、打捆机、抓料机、运输车便轮番上阵,将四散的秸秆归拢成线、打捆成卷、离田运走。

“秸秆离田好啊,墒情合适立刻就能种植下一茬,也不用担心粉碎抛撒后的火情隐患。”苗桥镇农办主任屈士锐说,今年该镇与永城市润桥家庭农场签订作业协议,部分养殖大户也参与进来,共同负责全镇4.6万余亩麦田的秸秆打捆离田工作,小部分由镇里的养殖大户离田自用,其余的经市润桥家庭农场加工后作为饲草原料,“秸秆打捆离田不收群众一分钱,还要大量租用群众的农机、货车,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在苗桥镇花园村润桥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场地上堆满了巨大的秸秆卷,前来运送的车辆络绎不绝,多台抓料机忙碌不停。场地一隅机声隆隆,打捆机不断“吞入”200余公斤的秸秆卷,经去土、打捆等工序,“吐出”一捆捆30余公斤的方形秸秆。“这些秸秆已经被宁夏养殖企业下了订单,通过粉碎、发酵等技术手段,用于制作畜牧养殖饲料。”润桥家庭农场负责人丁耀东如是说。

在十八里镇的永城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内,一辆辆满载打捆秸秆的货车正源源不断驶向厂区。这些秸秆捆经过地磅称重、质量检测等程序,一部分被收储起来,一部分直接进入料场“乘坐”传送带送往锅炉焚烧,热量转化成电流,经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完成了一场从废弃物到电力的华丽变身。

“今年的小麦秸秆收购价是每吨300元,我们计划‘三夏’期间面向全市收购6万吨以上。”长青生物质发电厂副总经理孙云国表示,为了做好小麦秸秆收购工作,5月27日起该厂便开启清晨6点至晚上10点、中午无休的工作模式,方便全市群众随时出售秸秆,目前每天完成收购1000余吨,“不仅是小麦秸秆,我们同时收购玉米、大豆、油菜等各类秸秆,以及树皮、树枝等。”据悉,多年来,该厂每年收购3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支付费用超过1亿元,让永城群众从秸秆综合利用中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秸秆变废为宝,让企业有了赚头,也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今天跑3趟,这一季卖了20多吨。”卸下今夏最后一车小麦秸秆,十八里镇种粮户张新建乐呵呵地说,今年他租借了合作社的农机,花了2天将自家流转50余亩麦田里的秸秆全部离田卖出,扣除租借费用、农机消耗,仅卖秸秆这一项就给他带来2000多元的净收入。

在永城,除了张新建这样自种、自售秸秆的普通农户外,还活跃着一群“职业秸秆经纪人”团队,黄口镇秸秆回收大户李刚就是其中之一。连日来,他一直在新桥镇秦庄村监督该村6300亩小麦秸秆的打捆离田工作。“今年,我与福建、浙江的奶牛养殖企业总共签了1万多吨的小麦秸秆订单,麦收之后才是我‘丰收’的时刻。”李刚笑得合不拢嘴。

农业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如何处理好秸秆这个“另一半农业”?近年来,永城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着力构建“奖补罚”长效机制,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增强秸秆产业化能力,形成秸秆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等多元化利用新格局,让农民群众从秸秆综合利用中受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为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