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丨焦作:“天河”穿城过 廊道美景惹人醉
前言:6月5日至6月7日,记者跟随“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赴南阳、焦作、郑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一线,走访水源保护区、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寻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密码”,切实感受沿线城市发展的澎湃“脉动”。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从位于丹江口水库东岸的陶岔渠首,一渠清水碧波荡漾向北蜿蜒,跨江淮、穿黄河、依太行,在1432公里的长途跋涉中一路北上、滋润四季。
距离渠首560公里之外的焦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悠悠碧波与青青堤岸为焦作城区展开了生态蝶变、水城融合的绿色画卷。
以水为媒,打造沿渠绿化带
6月7日上午,焦作市西王褚村村民王霞,漫步在南水北调天河公园,竞相开放的月季花令她赏心悦目。
“近年来,这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作为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安置居民,王霞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感情颇深,“住进了新社区,环境美了,人也精神了,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喝上甘甜的丹江水,烧水再也没有水垢的烦恼,出门就能欣赏到天河公园的美景,真幸福!”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总干渠在焦作境内全长76公里,中心城区段长约10公里,与城区10条主干道、4条河流相交,建设有7座跨渠桥梁、4座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工建筑物最密集、类型最齐全、最具代表性的区段。
“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目前,天河公园12个节点生态公园已全部开放,为中心城区新增绿地3000余亩,不仅构筑了一条“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安全屏障,同时发挥了滞尘、降噪、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等生态功效。
村民变市民,公园搬到了家门口
美景的背后,则是焦作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默默奉献。
在南水北调总干渠的南通路至普济路南岸的西王褚遗址,有一块灰砖墙上记录着南水北调征迁的记忆。
“征迁之前,俺家基本上就在这个位置。”西王褚村民王联成在分布图上指出自己的名字,感慨良多。他说,西王褚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他们家族传到他这一辈,已历26代。
“俺村新搬迁的小区就在离这里不到一公里的映湖路上。”王联成介绍,相比以前,现在的新小区有了平整的道路,统一的垃圾清运,冬有供暖夏有空调,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王联成说,南水北调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国家工程,让村民们享受到都市生活的同时,也在保留西王褚村遗址的基础上大力提升绿化景观,既满足了老村民的乡愁,也把公园搬到了村民家门口。
因地布“文”,感悟奋进力量
在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总干渠入城拐角处,伫立着一座犹如一个大如意的白色建筑——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
穿黄工程盾构机、沙河渡槽提槽机……在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外,一件件大型施工机械真实地记录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
该馆坐落于焦作市南水北调渠道入城转角处,集馆藏、展示、编纂、研究、开发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馆外机械展陈和馆内布展有机结合,生动展现了南水北调世纪工程从伟大构想、到擘画设计、再到变成现实的建设历程。
据悉,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已成为南水北调总干渠沿线文化传播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中科协评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司法部认定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被国家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水利部列入《“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主题文化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