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水北调穿黄而过,黄河和长江在郑州“相遇”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在郑州市黄河京广铁路桥上游约30公里处的邙山脚下,三千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这里穿过黄河,向北蜿蜒。
6月7日下午,顶端新闻记者随“一泓碧波三千里 书写十年新画卷”主题采访团走进郑州,看到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黄河水和丹江水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相遇”,南水北调河流经沿岸的乡村风貌焕发出新的生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咽喉”
黄河长江在此“握手”
站在郑州市荥阳市王村镇李村北干渠跨梁渡槽前的彩虹桥上,脚下30余米处,丹江水经过近千里的奔腾,从陶岔渠首来到邙山脚下,邙山之后就是黄河。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荥阳孤柏山湾,总长19.3公里,由南向北穿越黄河横跨郑州市荥阳市和焦作市温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大型输水工程,被誉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
放眼望去,一条从天际蜿蜒而至的明渠里碧波涌动。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中的第一部分——南岸明渠,丹江水由此直抵邙山山腹。
南岸明渠是南水北调河南段开挖最深、最宽的一段,渠道及两侧护坡共4层,其间的堤岸可容纳4辆汽车并排通过,长度4.6公里。
丹江水在明渠中来到邙山脚下,通过0.8公里长的隧洞斜入邙山腹中。丹江水在此俯冲50余米,穿山而过,直抵黄河底部,穿黄工程进入第二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穿黄隧道。
穿黄隧道是从黄河河底27至32米的深处,采用盾构机,在地下开挖衬砌形成直径7米的过水通道,潜行4.25公里,丹江水通过工程第三部分——北岸明渠重返地面。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这里每秒钟就有265立方米的丹江水从这里向北自流,流量最大时可达到每秒320立方米。
平时,黄河水在上面流,丹江水在河底隧道中过,两者上下而过。而在水量充沛时,该工程会将丹江水相机向黄河补水,届时长江就会“遇见”黄河。
一渠清水流过
乡村风貌焕新
着眼大局,南水北调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解决我国北方“口渴”问题;落到“小处”,丹江水流经沿岸的乡村风貌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沿着南水北调河向西南进发,来到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顶端新闻记者看到主干道平整宽阔、路两旁月季、桂花掩映成趣,目之所及皆干净整洁。
然而谁能想到,这里从前是一幅污水横流,蝇虫乱飞的景象。
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东民介绍,十里铺村共有农户670户,以前村里地坑遍布,道路狭窄,污水废水排放在地坑里,气味难闻不说,滋生的蚊虫细菌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很大。
2018年,南水北调河从村东边经过,带给了十里铺村改变生态环境的契机。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郑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师建立介绍,该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通过铺设污水管网13.3公里,将各家各户的污水统一收集到村内一座处理规模为150吨/日的终端污水处理设施内处理,出水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
在家家通污水管网的同时,十里铺村也趁此机会把村内的地坑和道路整治一番,把过去的臭水坑变为花园绿地,村内主干道也拓宽了。
此外,村内还利用处理后的水打造了景观塘,设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大舞台和健身广场,村民的居住环境和业余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和极大丰富。
“我们村在2019年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村里都说好,村里弄得跟花园一样,住着可舒服。”在村民杨立民看来,南水北调河的流经,为十里铺的乡村建设带来改变,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十里铺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