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宁陵县石桥镇前赵村:庭院经济让乡村振兴有“钱景”

2024-06-06 00:56:04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村民朱联合在自家院子里发展牡丹种植,富了腰包的同时又成为当地一景。记者 高会鹏 摄

6月4日,记者来到宁陵县石桥镇前赵村,村民吕红波的一方小院里传来欢快的笑声。大门东侧是一丛怒放的月季、西侧是一行刚架好的黄瓜,门前停着一辆运输服装的货车。

移步入院,一栋二层小楼映入眼帘,一楼装修精美,两位工人在为汉服贴商标;二楼是加工区,17台自动缝纫机在工人操作下飞速转动,一件件漂亮的汉服经过一道道工序完工。

“我这楼建了八九年也闲了八九年,今年春节后才开始在二楼加工服装,一月也能收入万把块钱!”拿着一件汉服,小院的主人吕红波介绍,他原在福建做建材生意,现在生意不景气就想在家创业。今年,他投资10万元在家做订单服装加工,带动1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昔日冷清的院落也热闹了起来。

吕红波利用闲置庭院发展产业增收,在前赵村并非个例。顺着蜿蜒的村道向西,一个坐北朝南的院落分外显眼,院主张凯正在整理温棚准备种花菇。

“去年村里组织外出学习,又看到村里有人种花菇一年收入20万元,我就想在自家院里建棚种菇。”不惑之年的张凯略显腼腆,他原在外打工,因父母年迈已在家照顾四年,靠打零工收入微薄。在村委鼓励下,他投资2万元在院南侧建起了一座120平方米的菇棚,已订购5000个菌菇棒,10多天后就到货了。

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庭院经济,如今在前赵村遍地开花。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驻前赵村帮扶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导村民按照“处处优美、户户增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发展庭院经济,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充分利用村民的房屋、庭院及房前屋后空闲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曾经的“空闲院”变身 “聚宝盆”。

“我们村每年有20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为提高乡亲们的积极性,决定对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民按投资总额的10%进行补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驻前赵村第一书记薛俊民介绍,驻村帮扶的第二阶段就是发展产业增收,乡村不适合上马大规模的工厂或产业,但利用农家院上产业既解决了场地问题又不需招工人,村民甚至不出家门就能就业增收,还不耽误照顾家庭。

按照“先示范、后覆盖”原则,前赵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期打造1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拓宽庭院经济致富路,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瓦上四季,檐下人生。目前,前赵村已有12户村民利用庭院发展种植、加工产业,既盘活了村民的“沉睡资源”,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与活力。



记者 高会鹏 刘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