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 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务公众号、微博法人号等政务新媒体出现了“拐点”。以前,一个个急匆匆上线;如今,一个个逐步关停。
15年前,我国首个官方认证的湖南省桃源县政府微博“桃源网”上线,拉开了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的序幕。近年来,各地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步伐明显加快,纷纷上线各种政务类App、注册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两微一端”一度成为基层工作的新标配。但是,越来越多的单位缺乏相关专业人员,不能很好运营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僵尸号、神回复、雷人雷语、高级黑低级红的事例层出不穷。今年4月份以来,陕西、江苏、云南、四川、山东、广东、广西、河北、吉林、湖南、山西等10多个省份的政府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对相关政务新媒体关停注销。
很多事情,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心。“政务上云”的初衷,原本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民办实事。然而,一些地方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盲目跟风开发各种应用软件,个别地方觉得不办个新媒体、不建个公众号,就是落了伍、丢了面子。甚至一个村也得搞个App,一个乡镇也得建个融媒体矩阵,一些现有政务软件明明能够覆盖相关服务,却偏要“另起炉灶”;有些账号为了增加活跃度,不得不人工刷号……
新媒体政务号多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部门为了数字好看,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内容建设上,而是放在相关账号的推广上,通过行政命令、工作考核等方式,强制要求工作人员安装、使用,并摊派推广安装任务,使本来“减负”的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被异化为“增负”的硬手段。同时,一些单位简单地将基层干部在政务App上活动的频率和表现作为标尺,过度追求留痕,异化为拿捏基层干部的“考核工具”,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有的内容都是单位的工作日志,有的充斥着推销商品、玄学算命等内容,有的长时间不更新成为僵尸号……一哄而上的各类政务号,早就该做“减法”了。2023年年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注册运营政务公众账号,要严格控制数量,加强信息更新,同时提出“不得强制要求定期登录”“不得脱离工作实际强制要求打卡接龙、即时响应”“不得简单以工作留痕代替实际工作成效评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政务上云”不意味着政务号一哄而上,规范发展也不是一关了之。像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凭借“妖娆”的标题和极具“网感”的内容,成功“出圈”,在全国范围收获大量粉丝,这样的政务号不但要留下来,还要支持他们做大做强。对于一些无人员运营、内容靠复制粘贴、粉丝量不足百人的政务号,该注销注销,相关宣传职能可以并入其他媒体。对于一些运营多年、有一定价值但是发展遇到瓶颈的,可以借鉴学习、增强投入、提档升级,以内容的贴近性、服务性和实用性赢得口碑,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