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 正文

河堤镇党李村

农民钻研无土栽培 庭院经济焕发活力

2024-05-30 02:32:03 商丘日报

在李红岩的庭院中,无土栽培的时令蔬菜长势喜人。                     甄 林 摄

  无土栽培在众多群众眼中是大棚试验田或科学院实验室的产物,对于农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在睢县河堤镇党李村村民李红岩家中,无土栽培成了现实。

  5月27日,记者在李红岩的庭院看到,经过美化、硬化、亮化的庭院内,一筐筐刚加工好的变蛋即将出售,最亮眼的是墙壁上一排排无土栽培的韭菜、青菜、荆芥等时令蔬菜,让整个庭院充满生机。

  “基础设施自己设计,营养液自己研制,一年四季蔬菜不断,生态环保,经济实惠。”说起自家无土栽培蔬菜,李红岩侃侃而谈。去年,该村推行“红带绿、5促2”美丽乡村建设,李红岩通过书籍、互联网学习知识,钻研无土栽培技术,还购买了pH值、EC值检测仪,利用苹果、西瓜、菠萝等果皮自制酸性液体,中和略有碱性的自来水,配置营养液,栽植芹菜、韭菜等蔬菜。

  说起庭院经济发展成功的秘诀时,李红岩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要不断学习才能不落伍,知识改变命运。”

  据了解,现年47岁的李红岩从14岁时开始,在其亲戚家中接触到科技书籍,并把养殖、种植以及加工变蛋的方法摘抄成册,保留至今;高中毕业后,由于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他开始从事建筑事业,工作之余,他不断阅览《河南日报》《科技日报》《商丘日报》,把关于农业技术的文章剪辑成册;2023年,李红岩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回乡发展庭院经济。

  “回乡后,正值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我的小院颜值飙升。”李红岩说,“面子”有了,还得充实“里子”,发展自己的产业才是正路,得找准方向。由于他曾外出务工,自家的可耕地已流转给别人,必须另寻致富门路,他就找到加工变蛋的方法,开始家庭手工作业。没想到,他加工的变蛋溏心、软弹,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由当初的日加工数百枚鸡蛋到现在的日加工4000余枚,年收入10多万元。

  谈起今后的打算,李红岩表示,在村“两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免费传授“立体无土栽培技术”,帮助村民建设美丽庭院;探索“鱼草供养模式”,增加庭院魅力,同时根据温室大棚时间久、易生菌问题,把村集体大棚返租承包,建立棚内“鱼草供养”试验田,为党李村产业振兴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