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新生活

来源:商丘日报 05-21 09:05:52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日常生活中,市民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为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商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利用新技术 以实际行动节能降碳

  记者了解到,5月15日,是第12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旨在号召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据了解,我市多个部门经常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机关,深入宣传国家有关低碳环保的政策法规,引导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将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着力营造全员参与绿色低碳生活的宣传氛围。

  梁园区前进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霞表示,该社区经常向居民科普低碳发展理念,结合居民生活中的点滴普及垃圾分类、节能环保知识,倡导居民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用实际行动节能降碳,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为了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我们公司的巡线员日常使用的代步工具就是电动车。”骑着电动车正在和谐路巡查天然气次高压管线的商丘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巡线员唐建强说,与使用燃油汽车相比,骑着电动车巡线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起到很好的低碳减排作用。

  为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国网商丘供电公司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监控等平台部署智能运维策略,实现远程抄表、远程巡检、远程维护作业,尤其是采用无人机巡查等方式,有效减少了传统巡检中机动车辆的外出频率,提高了巡检效率,降低了运维人力成本,有效减少了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实现智慧赋能节能减排,高效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低碳出行 享受“绿色”交通

  5月20日一大早,家住神火大道北段的刘先生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门外的公交车站台等候公交车,准备前往单位。“我的单位在神火大道南段,路程较远,以前开车上下班,早晚高峰的时候,单趟都要耗时二三十分钟。”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在尝试乘坐了一次公交车通勤后,就喜欢上了这种出行方式,每隔几分钟或十来分钟就有一趟88路公交车,上下班乘坐特别方便。

  刘先生说,每天晚高峰的时候车流量特别大,以前驾车感觉很疲惫,坐在公交车上就舒服多了,不用管路况,还能看手机,每个月还能节省不少油钱。刘先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次乘坐公交车只需1元,如果开车的话,在容易出现拥堵的晚高峰则要花费约10元油钱。如果大家能多乘坐公交车,那么晚高峰的私家车就会少很多,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低碳减排的作用,而且还能减少道路上的车流量,避免出现拥堵。

  “毫无疑问,在市区内乘坐公交车是成本最低的出行方式。”市公交公司线路管理员董梁说,尤其是我市的城区线路公交车所有车型均为电动车,与燃油的私家车相比,对低碳减排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开锁成功,欢迎使用共享单车。”在神火大道附近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域内,一排排共享单车摆放整齐,不时有人掏出手机扫码骑行。

  方便取用、就近借还、价格实惠、绿色环保……在我市中心城区的道路上,随处可见人们骑着各种共享单车出行的身影,共享单车以其“绿色”“便捷”的优势迅速俘获了市民的心。

  采访中,多位市民表示,在城区出行,由于停车位难以寻找及高峰期道路拥堵等原因,他们会采取步行、乘坐公交车、骑行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省时省力,经济环保。

  低能耗环保产品受青睐

  不使用燃油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眼下也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5月20日中午,市民宋女士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停放在睢阳区万达广场附近的新能源充电桩进行充电。“我的这辆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开两三年了,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既便宜又环保。”宋女士表示,如今市区内的新能源充电桩及专用的充电停车场越来越多,充电方便且价格实惠,每次充电仅需数十元,与燃油车加油相比,每年起码能节省数千元。午休的时候,在充电桩上充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就能在市区开好几天。

  此外,记者在商品大世界多个家电经销商处看到,不管是空调、冰箱、洗衣机还是电视机等家电,均有明显的能耗标识。“以冰箱为例,这是每家每户每天都要使用的电器,如果选择低能耗的产品,那么每天可以节省好几度电。”一名家电经销商说,看似每天节省的电费不多,但是对于每天都要使用的家电来说,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一天能节省1元钱,那么一年就是365元钱,按照正常家电使用寿命10年来计算,就能够节省3600多元了”。

  “同等价位的情况下,我肯定会选择更加节能的家电。”正在选购洗衣机的高女士表示,节水节电的洗衣机不但能在日常使用时减少水费与电费的开支,还能起到很好的环保作用。

  低碳生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市民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积极响应绿色降碳号召——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无纸办公节能环保;节约用纸,双面打印;多利用自然光照明,选择节能灯泡,随手关灯;少点外卖,自带餐具;践行光盘行动,减少食物浪费;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

本报融媒体记者 鲁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