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主责主业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工作者要把这一职责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然而,近年来,随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在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随意“加戏”,大搞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活动;中小学校乱搞“花活”,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
近日,安徽省淮北市某实验小学流传出的一份“防攀比鞋”调查问卷,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这份调查问卷中写道:“为消除学生攀比心理,确保学生足部健康,建议各中小学校如校服一样,由学校统一组织家长出钱为学生配备校园健康运动鞋,每双运动鞋价格在600元左右,费用由学生家长承担。”有网友据此戏谑道:“这确实是防攀比,不过防的是其他学校的攀比!”“这是防攀比鞋,还是攀比鞋?”
比吃喝,比穿戴,比时髦,比排场,比玩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攀比之风不光在社会上随处可见,在中小学校似乎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中小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身体迅速发展,对身边的新生事物天生好奇,由于思维能力的缺欠,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若不加以正确引导,虚荣心会逐渐膨胀,心理产生价值偏移,必然导致缺少理性的盲目攀比。在一些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孩子们居然也“晒”起谁家的车更好、谁的家长更有本事,甚至“不和没有英文名字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这使得孩子之间的交往产生了功利色彩,给那些家境稍逊的孩子以无形的压力。
正因如此,学校为防学生攀比也想了不少办法:从强制穿校服,到禁戴名贵首饰,再到不准烫发、化妆,确实能看到学校管理者的良苦用心。但是攀比依然存在,中小学生选择在鞋上攀比,只是因为服装攀比方式被取缔了。即便学校做到鞋装上的统一,学生们还可能将手表、书包、文具盒、笔等其他物品进行比较。按照淮北市中小学的做法,是不是推行“防攀比鞋”之后,还要推出“防攀比书包”“防攀比眼镜”“防攀比文具”?
“防攀比鞋”之所以引发社会热议,一方面是调查问卷荒谬,另一方面是鞋子的价格离谱。面对网上汹涌的舆情,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这只是学校针对人大代表提议所做的一个调研,并未要求学生去买。但是印发这样的调查问卷就非常草率,缺乏市场调研和家庭调研。市场上,一双国产品牌的中档运动鞋往往只要两三百元,即便是一些国际大牌在促销时每双低于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淮北市也不算发达城市,将中小学生的运动鞋价格预设为600元,肯定让不少家长感到有压力。
中小学生的攀比,归根结底源于不良的思想观念,推行“防攀比鞋”不光简单粗暴,也是治标不治本。中小学生之间不应该有“鄙视链”。要想瓦解学生间病态的“鄙视链”,一方面,学校在日常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平等观念,不以物质差异评价和区分身边的人;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在家庭教育的细微处,有意识地引导子女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心里清楚“拼爹”不是真本事,“拼自己”才是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