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责任守护儿童健康
——记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娅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儿童健康成长,既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儿科医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娅就是一位优秀的儿科医生,1996年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她一直用爱与责任守护着儿童健康。
“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最初的原因是儿时对医生职业的崇敬,被这个神秘的职业深深吸引。”刘娅说,真正走进医学院校,选择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更多的是受家人的影响,“我的外祖父是一名老中医,我的姨妈也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看到他们为一些儿童解病除疾,我感受到了一名儿科医生的责任。”
儿科接诊患儿年龄跨度大、疾病类型广泛,除临床治疗外,还要注重疾病预防、早期干预和跨学科合作。由于儿科医生的配置资源不足,往往日门诊量过百,小年龄患儿又不能明确表述病情,儿科也常被称为“哑科”。因患儿哭闹、环境嘈杂,儿科医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谈及日常工作,刘娅说:“现在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好比‘金疙瘩’,普遍存在一个宝宝就诊,陪护家长就有三四个人,而他们对孩子的治疗方案接受程度又不同,所以我们在接诊过程中不仅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还要与患儿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在工作岗位上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时,刘娅总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同时,她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病情。
在一次值夜班时,刘娅接诊了一名2岁半患儿,家长说孩子已经在当地医院治疗了4天,疗效不佳,并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刘娅仔细为孩子检查,发现患儿喝水时好像嘴巴不会找吸管,并且瞳孔呈针尖样。凭借经验,她为患儿查了生化指标,确诊为有机磷中毒。由于及时使用了特效解毒剂,患儿很快临床痊愈,家人很是感激。
一名4个月大的患儿因支气管肺炎住院,刘娅在查房时发现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并告诉了孩子家长。孩子的妈妈起初很抵触,不认可,说已经做了听力筛查,结果显示没问题,以前其他医生也没有提及过。考虑到如果不进行干预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刘娅便反复与孩子妈妈沟通,最后在省级医院确诊为中度听力损伤,经过及时治疗,孩子预后良好。孩子妈妈很是感激,一直到现在还经常与刘娅电话联系,彼此成为了朋友。“能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我感觉特别欣慰,这也是对我工作的激励。”李娅说。
2009年至2010年,刘娅在解放军总医院儿科进修学习。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以来,她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十余篇,获得市科技成果奖一项,被评为“梁园区优秀医师”,2023年荣获商丘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称号,受聘为河南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商丘市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商丘市医师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商丘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商丘市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虽然当儿科医生不容易,但当你真心照顾这些患儿,他们的一个微笑、一个称谓的改变,都会拉近与患儿们的距离。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不理解的家长,我们除了解释沟通,更多的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一个没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是当不好儿科医生的。”刘娅说,在今后的从医道路上,她将继续用爱与责任守护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