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商锦手工织布,作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豫东民间织锦的简称。商锦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依旧“花开不败”。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的“商锦木兰故里粗布坊”传习馆,跟随商锦第五代传承人魏丽丽一起感受商锦的非遗传承和创新,了解这项传承千年的手工织锦绝技。
01 商织锦歌 手工织布
在历史长河中,非遗凝聚着先人智慧的结晶和对美的“中式”感知与理解,即使时隔千百年也依然熠熠生辉。在古代,“锦”是代表最高水平的丝织物。商锦是豫东民间织锦的简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传承百年的手工织锦技艺。
梁园区的魏丽丽,是商锦第五代传承人,她创办了“商锦木兰故里粗布坊”传习馆。多年来,她一直孜孜不倦地传承着商锦这项传统而古老的技艺。
商锦有着悠久的历史,手工粗布纺织技艺是几千年来民间流传的一种手艺,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更是充满个性和智慧的艺术创造。它天然的韵味、粗朴的质地、鲜亮的用色,契合了豫东人民淳厚实在、热情率真的品格,体现着人们朴素的审美直觉和约定俗成的价值判断。每位女性都是带着憧憬和祝愿在精心织造着具有深刻民俗内涵的纹样,这些商锦将伴随她们走过平凡而又多彩的人生。
商锦手工织布自乔张氏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创始以来,迄今已传五代。据了解,创始人乔张氏是宁陵县和庄村人,在当地一带织布技艺最为高超,商锦的故事也是从她这里开始的。第二代传人杨乔氏自幼跟随母亲乔张氏学习商锦手工织布,在这一代,杨乔氏改进了人工纺线、打线技艺,让商锦的形式发生了改变。第三代传人杨张氏是杨乔氏的儿媳,她跟随婆婆杨乔氏学习手工织布,技艺精湛并有所创新,她把织布时的掷梭改进为拉梭,使织布的效率大大提高。第四代传人王瑞芝同样跟随婆婆杨张氏学习织布,在她这一代,改进了浆染技艺,增加了布匹花色,丰富了传统老粗布的种类和色彩。
02 五代传承 “花开不败”
4月19日,记者在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的“商锦木兰故里粗布坊”传习馆里看到,一层是琳琅满目的商锦文创,有各式各样的帽枕、棉布制品等;二层是古色古香的研学教学基地,设置了30余台传统织布机和辅助机器供来访者体验。
“我上初中时,就对手工织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从我婆婆王瑞芝手中接过接力棒,在她的指导下正式学习传统织布技艺。我家五代人传承了手工织布的技艺,在传承中严格恪守‘一针一线、认认真真’的祖训。100多年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商锦。”魏丽丽一边展示着商锦手工织布产品,一边说,“商锦作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
魏丽丽说,她从小喜爱织布技艺,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她感受到的不仅是愉悦,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商锦这项非遗技艺,魏丽丽从织布的起源、织布的工具到织布的工序与安装等方面编写了《商锦手工织布传承》学习教材。“我把我学习到的技艺,以文字的方式留存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想学习这项技艺的人。”魏丽丽说。
03 非遗创新 变与不变
如何保护好五代人的心血,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商锦手工织布,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魏丽丽用韧劲、稳劲与拼劲,交上了非遗传承人的答卷。
据了解,商锦手工织布,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打线、经线、刷线、作缯、掏缯、吊机子、栓布、上机织布等七十二道工序。时至今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创意设计让商锦手工织布实现美丽蝶变,让这项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魏丽丽表示,在她这一代,更加注重技艺的创新,努力把现代文创元素融入产品中。“要让非遗技艺传承发展,除了专心做手艺,还需要与现代创意设计融合,以时尚美观又不失实用性的作品,走进生活、贴近老百姓。”魏丽丽说。
在历史工艺和当代生活中寻求平衡点,从而让商锦这一非遗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是商锦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的立足点。
魏丽丽运用手绣、手绘等技艺进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手工织布创意产品。据她介绍,“商韵”“手绘古城”“玄鸟生商”“国风木兰”系列都非常受欢迎。近年来,随着文创市场的火爆,魏丽丽及其团队又将“应天书院”“商”字等商丘独有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制作了状元福枕等系列产品。
魏丽丽介绍:每年突破一点、创新一点,才能促成商锦的“花开不败”。从最初的单一老粗布,到创新制成含有各种商丘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商锦手工织布因非遗技艺与创意设计的结合而散发出独有的韵味。
04 传承非遗 “锦”上添花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技艺,2010年,魏丽丽筹办了“商锦木兰故里粗布坊”传习馆,重点对传统手工织布技艺进行了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同时,扩大规模,稳定产量和质量,培养了一支能够传承和发扬手工织布技艺的队伍。“我们每年都组织很多场活动,邀请大学生或者喜欢这项技艺的市民来参加,我们会一直把公益活动开展下去。”魏丽丽说。
2015年,魏丽丽创作的商锦作品应邀参加第二届鹤壁市文博会展出;2017年应邀参加鹤壁市第四届文博会展出并获金奖;2016年、2017年、2018年先后三次应邀参加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展出;2018年应邀参加商丘市第三届火神台庙会非遗展并获金奖;2019年,商锦手工织布被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睢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被商丘市旅游协会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2021年,“商锦手工织布传统制作技艺”被商丘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同时,魏丽丽创办的“商锦木兰故里粗布坊”传习馆更专注手工织布技艺的传承,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19年,先后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小区活动;2020年,组织开展青少年织布研学公益活动20期,并协同《京九晚报》开展了小记者织布研学活动……
魏丽丽说:“我们要让后代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年轻人知道我们老一辈是怎么样穿衣吃饭的。我们也将继续做好传承,为我们的非遗保护事业作贡献。”
谈及之后的发展传承计划,魏丽丽说自己有意培养女儿接过自己手中的担子。“传承这件事,任重而道远。当前很多非遗技艺后继无人,传统技艺逐渐消亡,如何守住初心、做好传承、顺应时代、敢于创新,使手工技艺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挑战。”魏丽丽说,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她将用匠人精神要求自己,用技艺传承非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