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家七大户,见证明清归德府城兴衰
商丘古城,在明清时期为归德府城,先后出现了八大家七大户。众多的明清时期大家大户四合院,是商丘古城的一大建筑特色,见证了归德府城的明清历史、荣辱兴衰。
明末清初至今,在商丘民间一直流传有“沈宋侯,叶余刘,高杨两家在后头”的谚语,这说的就是商丘古城的“八大家”。“八大家”,都是指商丘古城明末清初之际的名宦高官之家及其后裔。
“八大家”都有代表人物:沈是指以翰林院编修、万历皇帝的老师、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沈阁老”为代表的沈家;宋是指以山东道监察御史,陕西、应天、山西巡按,顺天府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南京户部右侍郎、北转左总督、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宋纁为代表的宋家;侯是指以太常寺卿侯执蒲及其子户部尚书侯恂为代表的侯家;叶是指以陕西右参议、山西按察使、辽东经略叶廷桂为代表的叶家;余是指以中书舍人、御史、南京兵部尚书余珹为代表的余家;刘是指以归德卫千户、诰授昭勇将军、四代世袭的刘显为代表的刘家;高是指以山海关总兵高第及归德首富高钦天、后起的“翠花高家”为代表的高家;杨是指以辽东经略杨镐为代表的杨家。
“八大家”中,高家是以经商发家,宋家、高家在清朝仍旧做官以外,其余六家都在明朝为官,明朝灭亡后,他们失去了政治靠山和经济来源,他们不做清朝的官,只有避居乡下,以耕读为生。
以沈、宋、侯为代表的“八大家”的建筑表现了明清时期官宦之家深宅大院的幽深气势,无不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商丘古城里一直还保留有侯氏故居、明侍郎叶廷桂宅等多处文物古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名震归德府的“八大家”逐步由繁华、喧嚣归于沉寂,但古城的兴盛并未停歇,随之而起“七大户”又粉墨登场。
关于“七大户”,民间有“东陈西宋,南柴北孟,穆胡蔡陈”之说。曾经的“七大户”在清代至民国的商丘古城烜赫一时。
关于“七大户”,是说的清朝时商丘古城的“七大户”人家,也各有代表人物。陈,是指以侯方域的入赘女婿陈宗石为代表的陈家,陈宗石之子陈履中、陈履平皆当过御史,陈履中的孙子陈崇本入翰林院改庶吉士,陈履平之后三代陈濂、四代陈皋、五代陈焯、六代陈坛祖孙四代四翰林。陈家共出过四代五翰林,“四世词馆”翰林家,其住处在古城东门里往北。宋,是指以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及其子吏部尚书宋荦为代表的宋家,其住处在古城西门里往南。柴,是指以柴小人子为代表的柴家,其住处在南门里。孟,是指以举人孟广瀛为代表的孟家,其住处在北门里。穆,是指以富甲一方的穆炳坛为代表的穆家,其住处在大隅首往东路南。胡,是指以胡小桃为代表的胡家,其住处在南门里。蔡,是以进士蔡同春为代表的蔡家,其住处在北门里。
这七大户都是清朝时期商丘重要、有名望的家族。
陈家大院即陈宗石故居,为清代八大户之一的陈氏宅院,规模宏大,坐落在古城小隅首东二街路南,经修复后对外开放,是古城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占地约2万平方米,现遗存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小隅首东二街路南、路北原都有陈氏住宅。故居整体建筑以四合院为主,院院相连,分布规整,现存宅院大门、中院、东西院等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显示了中原地区四合院建筑深邃幽静、典雅别致的艺术魅力。
穆氏四合院便是七大户之一穆氏故居。穆氏即穆炳坛家,有田百顷。穆氏四合院原有房舍80余间,是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坐北面南的清代建筑群,现存四合院是中宅院和楼院,共31间,是一处典型的豫东四合院建筑群。
本报融媒体记者 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