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并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律体系,并通过法治手段促进及确保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进,对于促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进步至关重要。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纵览
在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其中儒家、道家、墨家等都提出了关于爱国主义的观点。儒家主张“忠孝仁爱”,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应该和谐共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这些观点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追求。
在近现代史上,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抵御外部侵犯、争取国家自主与民族自由的核心推动力。在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浴血奋战,同仇敌忾,最终夺取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自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其视为培养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以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维度
我国政府积极倡导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例如,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政府各级机构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中。同时,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代表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及其感人事迹,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爱国实践,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新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思考。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频繁,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适应这一变化,既要强调国家利益,也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国家利益服务。
在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们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不断融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输出,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的真实面貌,展现中国的大国风范。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要注意青少年这个重要群体。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继承先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经验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爱国主义的教育方式,探索更多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育方法,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练就报国本领,践行报国行为,成长为担当得起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始终秉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地热爱党和国家,热爱社会主义,坚守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无论在任何时候,爱国主义始终是对青年进行教育与引导的核心价值,它如同一笔宝贵的资产和难忘的历史印记,深植于我们的基因中。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不断提升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