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正家风
清明时节,夏邑县李集镇关楼村处处油菜花开,雪白的梨花点缀其间,如诗如画。关楼村不仅人居环境优美,而且乡风民风淳朴、家风端正。村民李素花家更是村里的“模范家庭”。
记者走进李素花的家门,金光闪闪的“光荣之家”映入眼帘。李素花羞涩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不值一提。”
据了解,李素花育有三儿一女,丈夫早年去世,自己含辛茹苦将几个孩子养大。她平日里十分重视子女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她始终坚持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
在李素花的家里,长辈为先,吃饭时先让长辈落座,先为长辈盛饭,好吃的让长辈先吃。“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却是一种表现孝心与尊重的方式。”李素花说。
在孙子百日宴时,李素花没有收取任何人的礼金,反而为了表达对大家的感谢,给在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了一桶食用油。
对于这件事,李素花是这样告诉孩子的:“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这个社会还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教育孩子们要勤劳、有爱心、节俭等,李素花还非常注重诚信教育。她认为,人无信而不立,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讲诚信。
“打小我就跟孩子们讲,诚信是做人的基础。现在他们在外经商,每次回家我更是要唠叨上几句,不能做坑蒙拐骗的事。因为对商人来说,诚信是金。”李素花说。
真心待人、互帮互助是李素花家的处事态度。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者需要帮忙,他们都会及时给予帮助,以己之力为那些困难家庭解决燃眉之急。
“修这条路时,李素花是第一个捐款的。在她的带动下,乡亲们的积极性也被激发了。不仅如此,我们村里主干道安装路灯、挖沟排水等项目也都收到她的捐款。疫情期间,她还分别为镇、村捐了2000元。她的大儿子还被镇上授予‘最美爱心人士’称号呢!”关楼村党支部书记司秀英说。
“他们的善行义举源自良好家风的传承。每当逢年过节,李素花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困难户、老党员家慰问。”司秀英说。
近年来,随着乡村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家风传承,在夏邑县李集镇这片土地上,家风故事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一个角落。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壮伟 通讯员 夏 天 郭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