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红(左一)在羊肚菌种植大棚里忙碌。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风劲了,带着收获的消息。
一棚棚羊肚菌就像育婴室里的乖宝宝,从“暖被”里探出毛茸茸的“小脑袋”,争先恐后地呼吸新鲜空气,吸取精心调制的养分,可劲儿生长。
“它们在比个儿呢!”3月17日,在位于民权县双塔镇羊肚菌种植基地的大棚里,被称为“菌妈妈”的李秀红抚摸着一个个“小脑袋”,欣喜地说,“这一季的羊肚菌经受住了年前的大雪和年后雨雪的双重考验,更‘皮实’了。”
“市场俏,好价格。”李秀红乐呵呵地说,“现在新鲜的羊肚菌一斤也卖到50多元,一个棚净收益不低于3万元。”
李秀红,现年67岁,扶沟县原科协主席,河南省七、八、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她长期致力于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的学习、研究、推广和普及,20年前,就带动扶沟5万多种植户发展食用菌3万多亩,增收2亿多元,被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称为“活财神”。
2021年,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的李秀红被请到民权县担任食用菌领导小组技术顾问,重点发展羊肚菌种植,短短两年多时间,该县羊肚菌种植面积就突破1万亩,成了当地“担大梁”的富民产业。
始终保持干事的“疯癫劲”
春节前,大雪一场接一场,气温持续在零下10度左右徘徊。这是多年未见的寒冬。
播下菌苗后,除非大雪封门,不管多冷,李秀红几乎每天都要到位于民权申甘林带、龙塘镇、双塔镇等处的羊肚菌基地去看一看。“气候、肥料、空气、水分等,对羊肚菌的生长都有影响,不看一圈不放心。”李秀红说。
几十年来,李秀红始终坚持每天5点钟起床,然后干活到晚上八九点钟。培育菌苗时,她几乎是每天昼夜连轴转。“每天夜里都要起来两三回看温度,温度高了,菌种能烧死,低了,将来菌苗长不旺,恰这个火候,是技术活,也是耐功夫。”李秀红笑着说,自己就是劳碌命,要是雨雪天,两三天不能出门干活,就浑身疼,天天干,越干越有劲。
李秀红19岁就开始搞羊肚菌种植,整天一身土、一身泥,风里来、雨里去,头发乱蓬蓬的,没有一个姑娘样。就是结了婚后,她也是东村去讲技术,西村去搞培育,整天不守家,一个扶沟县让她转了个遍。由于村民都说她疯疯癫癫的,老公公听说后很生气,就掂起家伙揍她爱人:“你连个媳妇都管不住,看人家笑话你不?!”
就凭这种“疯癫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扶沟县几乎每个乡镇都发展起蘑菇产业,“扶沟蘑菇”当时成为河南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98年,穆青八下扶沟时,称李秀红是老百姓的“活财神”。
到现在,李秀红还保持着年轻时的“疯癫劲”。2024年春节前,曾一起工作过的几个老同事相邀在扶沟相聚,大家都劝她:“六七十岁的人了,干到啥时候是好?!回来歇歇吧。”当时正是出菌的关键时期,虽然也想着回去轻松几天,可是每一棚菌子都是种植户致富的希望呀!她看看这也需要干,看看那也需要干,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去。民权到扶沟,160多公里,到了聚会的地方,已经晚上8点多了。第二天5点她就开始往回赶,7点多就到了地里。
双塔镇300多亩羊肚菌种植基地是在原来的一个种植合作社废弃蔬菜大棚基础上改造的,羊肚菌种植成败直接关乎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更关乎背后许许多多种植户切身利益。
“不敢有一点闪失。”李秀红能感受到肩上“信任”这副担子的分量。
民权县委书记王静娴的手机和她的手机是“全天候的伙伴关系”:24小时可沟通,有问题24小时可反映,有难题第一时间必解决。民权县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传军平顶山、周口、银川辗转数千公里“三顾菇棚”请她“坐镇”民权,也是下了一番大工夫。“全国有很多食用菌种植基地请她,咱能把她请过来,就是真的请回来一个‘活财神’。”张传军说。
“活财神”,其实就是“土财神”。扎根泥土,居住在大棚里,寸步不离她的每一个“菌娃娃”,就像她的爱人,始终跟随着她,风雨与共。
2023年深冬,记者曾造访她和爱人的“豪宅”——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大棚一角是由几块木板和砖头堆起来的灶台,他的爱人——70岁的扶沟县科技局退休干部董际春正在炒菜。
“天越冷,越住大棚里,孩子们都劝不住她。我这一辈子,净跟着她受累。”董际春笑着说。
“孩他爸洗衣服、做饭啥都会,一辈子都是围着我转圈。”
大棚里,笑声一片。
“首先要保证老百姓有收入”
有很多上门推荐菌种包装机的都被李秀红拒绝了。
给李秀红负责包装菌种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嬷嬷,还有的都已经80多岁了。
龙塘镇的郭冬梅、苗玉珍、韩秀珍每年都到基地装菌种袋。干3个月,平均收入1万元。“这1万元,够我们全家一年零花,关键是还不误照顾家。”郭冬梅说。
80岁的王建芝,身体很好,每年都到基地装菌种,3个月也能收入五六千元。“自己挣得够花的,不给孩子添负担。干活自由,花钱自主,多得劲。”王建芝领到工资后高高兴兴地走了。
闲时,李秀红所在的民权天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菌种培育基地,基本每天用工稳定在500人左右,最繁忙的时候,每天用工要到1万人左右。李秀红算了一笔账:工资支出占到整个投入的28.5%左右,也就是说,民权县投入1亿元发展羊肚菌,有将近3000万元是人工工资支出。
包装机装袋费用不到人工费用的20%,为何用人工?“发展羊肚菌就是要让老百姓致富,人工装袋,就是要首先保证老百姓有收入。”李秀红算的是富民账。
眼下,春光正好,羊肚菌收获进入旺季。
“羊肚菌是十大珍稀菌种之一,出口量大,国内销售行情也比较好。”李秀红介绍道,“每天电话一响,基本都是商家等着接货嘞。”
羊肚菌一年就种一茬,年前农历十一月底到年后三月份为种植期,种植期结束以后地里还可以种瓜、种菜。
“一地多收种,算算民权县食用菌发展的经济大账,那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张传军笑声朗朗。
请来“活财神” 埋下“聚宝盆”
点点新苞站枝头,万顷林海望不穿。
申甘林带是上世纪民权县战风沙盐碱留下来的“绿色银行”。
一到夏天,绿叶遮天蔽日,林下除了草,长不成庄稼,多年来,林下土地多闲置。
这些土地怎么用?民权县始终在探索。
李秀红根据当地的土质,结合当地种植户原有的食用菌种植模式,推出了一种覆膜式小弓棚种植方式:菌种种到土地中,上面放营养包,再上面盖草苫子、塑料膜,保温、保湿、保营养。“投入是大棚的零头,零下10度,也不耽误菌菇生长。”种植户们都认为这种模式对路。
民权林场提供土地,民权天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羊肚菌菌种,老百姓分块种植,李秀红团队负责技术服务,团队合作,林下羊肚菌发展呈现出好势头。
民权县林下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2万亩。该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提振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经过有关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探索出了葡萄赤松茸间作、林下赤松茸种植新模式,去年新发展赤松茸600多亩。
“ 请来‘活财神’,埋下‘聚宝盆’。”民权县双飞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国礼高兴地说。李秀红指导该合作社试行的葡萄赤松茸间作模式,亩收益突破2万元,被业界称为“葡萄食用菌黄金组合”模式,有全国推广价值。
民权县产业发展中心还从四川等地引进了新的羊肚菌种植模式,同样在申甘林带试种,持续探索特色食用菌高效种植新路子。“现在,申甘林带发展以羊肚菌为主导的食用菌有1万亩左右。”张传军说,下一步,民权县计划采取能人带动的方式,用技术人员一带五、五带十……这样复制式发展,相信,用不了三五年,“民权食用菌”就会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品牌!
小小羊肚菌,撑起富民梦,做成大产业。以李秀红为代表的专家们坚守初心,民权县正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