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乡村娃娃的“爱心妈妈”
“老师,过年我得了1000多元压岁钱!”“老师,我爸爸妈妈又出去打工了,我可想他们!”每到下课时间,民权县龙塘镇乔口小学栗冬老师的身边都围着不少孩子。他们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说着身边的高兴事、烦心事。作为乡村老师,栗冬不但认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利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做起了乡村娃娃的“爱心妈妈”,承担“解惑”的重任,把温暖传导给可爱的孩子。
“看到留守孩子因为远离父母而心情郁闷、精神不振,我心里很沉重。作为老师,我越来越感觉到仅仅完成‘传道授业’是不够的,更要解开学生心里的‘疙瘩’,才能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和成长。”栗冬说。
说起学习心理知识的经过,栗冬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去参加了一场公益活动,有几名家长请教她如何教导孩子。她就根据自己对孩子心理特征的实际了解,尽其所能地作了回答。活动结束后,她总觉得回答有所欠缺。于是,她决定系统地自学心理学课程,给孩子和家长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帮助。
说到做到,之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栗冬从零开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教学任务一点不能耽搁,她还是一名顾家的妻子和母亲,学习只能挤占睡眠时间。那段时间,她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好在付出终有回报,她成功地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从那以后,栗冬利用课后谈心或节假日走访,越来越深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努力驱散孩子们心头的阴霾。
栗冬的班里有个男生,脾气暴躁,性格孤僻,常说脏话,作业拖沓,学习成绩不理想,对老师有很强的抵触心理。经过进一步了解,这名男生以前在学校并不这样,学习成绩还算优秀,只因几年前做过一次头部手术,在家休学一年后再次就学,就判若两人了。于是,栗冬就和他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到关于孩子更详细的情况。父母对孩子也是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办才好。
于是,针对这名男孩的心理变化特点,栗冬制定了心理帮扶计划,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和风细雨,谆谆善诱,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的关系,做到自尊与互尊,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渐渐地,男孩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在家里、在学校也能和人融洽相处了。看到男孩的进步和改变,栗冬深感欣慰。
除了班级里的学生,栗冬还把帮扶范围扩展到其他孩子。十多年来,她经常和伙伴一起走进村落和校园,为需要的孩子进行义务心理疏导。她也因此被许多孩子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
“农村里的孩子更需要帮助。她干的都是好事儿,俺和家人都支持!”谈起栗冬,爱人王洪松满口称赞。
栗冬说,在这个充满温暖的社会中,老师更应该发扬“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以微光温暖社会,播撒社会正能量。
记者 戚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