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木兰传说:木兰故里处处绽放“木兰花”

2024-03-06 23:56:00 商丘网-京九晚报

木兰像

木兰像

“木兰故事”雕塑

木叶画传承人赵红霞的木兰文创产品

木兰祠院内

扫码观看  木兰故里  处处绽放“木兰花”

花木兰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值此三八妇女节前夕,一个乍暖还寒、春雨靡靡的日子,记者来到虞城县木兰故里,探访国家级非遗“木兰传说”的“前世今生”。

在位于虞城县木兰镇周庄村的木兰祠景区内,香烟袅袅升腾,祠内端立着高大的木兰像:一身戎装,身披金色铠甲,头戴黄色笠帽,手握挂在腰后的佩剑,神情坚毅,目视远方,似乎仍在守护脚下的这方家园。

虽天公不作美,但仍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前来上香。一人多高的铜炉内,香灰积了厚厚一层。一千多年来,“木兰传说”在这片大地上口口相传,木兰大节、大孝、大智、大勇的美德受到人们的敬仰。“这还不到人最多的时候,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孝烈将军’木兰的生日,方圆百里的乡亲都赶来祭拜,形成庙会,千余年来长盛不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传承人陈时云说。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虽逾千年,木兰传说所携带的文化能量和活力,抵挡了岁月侵蚀,成为至今仍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就了一个美丽而伟大的传奇。

1

七代守祠人 英雄故事心口相传

2008年6月,“木兰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誉满华夏的“木兰传说”至此“花落”商丘。在申报的资料中,有名有姓、有据可考的传承已经记录了七代人,陈时云是第六代传承人。

据史料记载,木兰祠最早建于唐初,金泰和年间重修。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兰祠高僧坚让、坚科等又募资修缮、扩建,祠宇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占地400余亩。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木兰祠还存殿房200余间,后毁于战火。如今我们见到的木兰祠建成于1993年,砖木水泥结构,仿唐建筑,由河南古建筑研究所设计。

“木兰传说”内容与木兰祠保留下的两通古碑密切相关。祠内现保存一座元代碑,一座清代碑。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立于大门内东侧,高3.6米,宽1米,1982年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清代《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西侧,高2.14米,宽0.78米。两碑的主要内容都是考辨木兰的时代、身世、事迹等。

元代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辨。碑文开头记载:“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据此碑文,木兰姓魏,出生在虞城营廓(即今木兰镇),谥号“孝烈将军”,百姓为之建祠纪念,并在当时就已形成了农历四月初八祭祀的风俗。

2

文创深挖潜 木兰文化出新出彩

如今在木兰祠,木兰的故事多通过陈时云及她的女儿、儿媳这两代传承人进行讲述。1990年的一个寻常日子,陈时云牵着牛前来木兰祠赶会,就此开启了守祠人生涯,并为前来敬拜“木兰姑娘”的万千村民、游客做好讲解服务。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时云30年来守护木兰祠,还带领儿子、儿媳和女儿共同守护、传承和传播木兰文化,并深入挖掘、收集和木兰有关的资料及物品,于2018年创办了木兰文化博物馆。在距离木兰祠不到1000米的木兰文化博物馆,各种与木兰相关的物品琳琅满目,书籍、报纸、邮票、演出票根、艺术作品等不一而足。

“木兰传说经过长时期的流传,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物、地名、建置、物产、风俗、民间信仰等多个方面,涵盖民间文学诸多领域,传播广泛,不仅国内各地有诸多演绎,在海外也有广泛影响。”虞城县文化馆馆长王富杰说。

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叶画传承人赵红霞的工作室,她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以木兰传说为灵感的文创产品:木兰桃木梳、木兰镜、木兰梳妆盒、木兰系列组画等等。她从去年开始创作的几十幅木叶画,“木兰叶上绘木兰”,以经过特殊处理的木兰树叶为“画布”,绘制了木兰从童年到青年在豫东乡村的各个成长片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豫东特色。

“木兰是一位传说色彩浓厚的巾帼英雄,她的忠、孝、勇、节,代表了中国妇女的英雄气概和崇高道德。今日虞城,木兰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化不开的浓郁的情结,传承木兰文化、弘扬木兰精神已经成为木兰故里的一种潮流,一种责任、一种担当。特别是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今天,木兰作为一个享誉华夏的知名IP,我们这些木兰故里的非遗手艺人,更应该以此为创作源泉,深入考据、发掘,创作一些文创产品满足广大游客需求,宣传推广家乡。”赵红霞说。

“我们在木兰忠孝精神传承下,开发出木兰扇、木兰鞋、木兰瓷等工艺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在虞城县马牧集老街非遗展厅内,木兰粗布纺负责人王冰说。

近两年,凝聚着非遗技艺的木兰剪纸、伊尹佩香、木兰摆件、文房四宝、手作工艺品等系列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并通过媒体宣传等频繁“出圈”。

近年来,虞城县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做强虞城文化品牌,厘清木兰文脉,做强木兰文创,开发木兰文旅,繁荣木兰文产,全力打造木兰文化,推动木兰文化在虞城落地生根,虞城县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以黄河故道生态旅游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将黄河故道沿线各乡镇传统村落、非遗项目、生态果园、生态农业园和农家乐等有序串联,推动木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全域旅游新线路,推进乡村旅游点向观光、休闲、度假一体化转变,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小镇、休闲小镇、生态小镇。建成了花木兰祠、花木兰文化广场、花木兰陵园并已对游客开放。在黄河故道,以懂菜农业、科迪集团、通宝食品等龙头企业为故道生态休闲观光游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做好“梨花节”“采摘节”“杂技节”等特色节会。做大做强新兴农业,把黄河故道打造成横跨虞城东西的“故道绿廊”,建造木兰渡、木兰望月楼、木兰望乡台等,配合黄河故道“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处处是风景、村村有服务”,将黄河故道变成休闲健身之道、旅游观光之道、农民增收之道、乡村振兴之道。

3

叫响“木兰”品牌 英雄故里精彩纷呈

1993年,虞城举办了首届木兰文化节,传递了大力弘扬木兰文化的强劲信号。特别是近年来,虞城县积极实施文旅融合战略,以木兰忠孝精神为文化元素,大力助推乡村振兴,叫响“木兰之乡”品牌,大力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木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虞城县政府聘请专家制作了重修花木兰故里旅游景区的详细建设规划,占地160亩,总投资5050万元。景区内有花木兰祠、花木兰故居、花木兰花园、花木兰文化广场、花木兰武馆武校、花木兰陵园6个景点。现已投资350万元,建成了花木兰祠、花木兰文化广场、花木兰陵园,并已对游客开放。在该县,以“木兰”为名的企业、品牌、公益服务队伍、民间组织等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记者初步统计了一下,截至目前,虞城县有木兰纺织品有限公司、木兰食品厂、木兰女子文学社、木兰中学、木兰小学等。木兰花开遍地,虞城人崇尚木兰精神、喜爱木兰的情结可见一斑。据相关部门统计,以“木兰”命名的企业、产品及设施有100多个(家),以“木兰”命名的产业遍及虞城城乡大地。

在木兰精神的引导下,虞城县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相继成立了花木兰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团团志愿者服务队等20多个爱心公益组织,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是“木兰之花处处绽,木兰精神代代传”。


文记者 司鹤欣 图记者 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