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电影《七声》的幕后故事与故乡情怀——访民权籍电影导演韩君倩

2024-03-01 06:40:47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在《七声》放映及导演见面会上,韩君倩(中)与观众合影留念。

近日,民权籍导演韩君倩执导的电影《七声》放映暨导演见面会在睢阳区万达影城举行。这部由新锐作家葛亮的鲁迅文学奖入围小说《阿霞》改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人物刻画,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影片讲述了大学生毛果在父亲好友经营的饭馆中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时,邂逅了许多身份各异、境遇不同的外来打工者,并且与服务员阿霞结下了深厚友谊。当毛果时隔一年再次回到饭馆时,原本的朋友却纷纷离散,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存路径。

在电影《七声》放映暨导演见面会现场,记者采访了韩君倩,请她分享了电影《七声》的幕后故事,以及她与故乡的深厚情感。

“我出生于郑州,但我的父亲却是从民权走出去的。6岁时,我才第一次回到民权,但这么多年过去,我对民权的感情越来越深,这里是我的根。”说起与故乡的情缘,韩君倩面露暖暖的微笑。她告诉记者,第一次回到民权时,她便被浓厚的乡情和广袤的田野打动,小小的心中也充满了新奇与快乐。她第二次回到故乡是1985年参加爷爷的葬礼,夜色中披麻戴孝的亲人让她油然而生一种神圣和敬重之感。2011年,她第三次回到故乡,从事影视行业的她终于有机会将镜头对准父老乡亲。在亲戚邻居的热心配合下,韩君倩用一年的时间密切关注和记录民权县吴老家村村民在村庄里的生活,并跟随村里的打工者去了苏州和北京等地,最终,长篇系列纪录片《乡愁》带着露珠、冒着热气,出现在世人面前,其第一季还先后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优作品奖、第13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社会类“入围奖”奖项。

“选择在民权拍摄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的故乡,还因为这里地处豫东大平原,农业地位不容小觑,还会出现热气腾腾的乡村景象,这很令人激动。”韩君倩说,这次上映的电影《七声》与《乡愁》的影片时空是紧密相连的。《七声》的设置空间是江南名城——苏州,片中的人物来自于河南、四川、贵州和山东等打工人数特别多的省份,空间的交叉和并置也进一步铺展、深化了两部姊妹篇的密切关联。

谈及拍摄《七声》的初衷,韩君倩表示:“故乡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也是深植于内心的根。我想通过这部电影,把我对故乡的情感和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传达给更多的人。”

在与韩君倩的交流中,她不止一次地提到,《乡愁》的拍摄地民权和《七声》的拍摄地苏州分别是自己父亲和母亲的老家,同时很巧合的是,这两个地方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先生曾经关注过的地方,他还曾写下了《江村经济》《小城镇四记》和《民权模式》等著名的社会学专著和论文,这对韩君倩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小城镇四记》透露着费孝通对中国农村走城镇化道路的极大期待,在《七声》里,我全景式地展现了底层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让观众看到了那些在生活中默默付出的人们。”韩君倩说,在拍摄时,她深入挖掘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种声音,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也在无形中向关注中国乡土问题的费孝通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

因为多年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尤其是拍摄《乡愁》时近距离、长时间地贴近生活,奠定了韩君倩作品中浸润深厚的现实主义底色,让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暧昧性和生活质感跃然于银幕之上。她的电影根植于生活,贴近时代脉搏,贴近现实,不回避依然横亘于乡村和城市的种种问题,时代性、当下性都比较强。

在电影的构思过程中,韩君倩还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从角色的服饰、道具到场景布置等细节之处,她都力求真实还原当地的风貌和生活气息。正是这种对细节的严谨态度和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执着追求,使《七声》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

《七声》的创作也汲取了《乡愁》拍摄中的观察和思考,韩君倩倡导演员在发挥特质的情况下向生活学习、向现实靠近,用接地气、有呼吸感的表演诠释和丰富了人物形象。这样,才有了执拗、勇敢、正直,还有些“缺根筋”的女主角阿霞,以及来自河南,想靠读书改变人生,但梦想没能实现,只能把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并为之努力打拼的面点师根生,还有干练的饭馆杨经理、真诚的大学生毛果等等。

在电影《七声》中,涉及到了很多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打工者夫妻分离、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采访即将结束时,韩君倩呼吁大家关注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人们:“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七声》这部电影,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她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拍摄更多具有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为观众呈现更多真实生动的故事,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和思考。



​ 文 图 记者 戚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