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家乡 谈变化 向未来 | “还是家乡的豆腐好吃!”
“这几年在外地打拼,想吃家乡味道的豆腐干了,我都是让家里人给我邮寄,今年回到家乡,还是不能忘掉老味道,这不,我又买了几斤,有客人了还能待客。”2024年2月13日,在虞城县沙集乡郑海村王小楼,村民王得利一边采购豆腐干,一边笑着说。
“虽说过年了,但我还是不能闲着,得保证节日期间让大家吃上纯手工制作的豆腐干”,70岁的村民王玉民一边忙着压榨豆腐干一边说道。
虞城县沙集乡郑海村王小楼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就有做手工豆腐干的传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前村里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做这种传统手工豆腐干儿。
“我是从16岁开始在生产队里的时候,跟着我爷爷学做豆腐干,这一干就是50多年了。”王玉民介绍说,这种传统手工豆腐干的制作过程繁琐,一锅子豆腐干做下来,需要48小时的时间。其制作技艺过程繁琐,首先精选本地农家种植的优质黄豆,经过筛选、泡豆、磨浆、过滤、煮浆、点膏、成型、两次包制、压榨、腌制等十几道工序,十余种传统秘方大料配制,纯手工古法精制而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黄豆的营养成分。由于工序繁杂,利润微薄,年轻人都不愿传承,目前村里还有两位老年人在坚守着这门技艺。
据王玉民的儿子王宏伟介绍,该产品不同于市场上的豆腐干,主要区别就是这种豆腐干是纯手工制作,地锅劈柴烧火,原料只有一种大豆,不用任何的食品添加剂。由于没有真空包装技术,不宜长时间存放。虽说产量低,但是味道是绝对的鲜美,超市和饭店里那种豆腐干,其质量和口感跟这种豆腐干是没法相比的。
“我家生产的手工豆腐干,不需要在集上摆摊卖,饭店老板都是提前给我订购,我早上6点来钟送到集上的固定地方,他们再过来拿,想吃这种豆腐干,只有在附近饭店才能吃到。”王玉民说。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制作豆腐干儿过程比较繁琐,未能利用现代真空包装技术,保质期比较短,现在制作豆腐干儿这个手艺面临失传。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寻找合作渠道,使传统制作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引导扶持规模化、公司化加工生产,力争把这一传统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虞城县沙集乡政府副乡长、郑海村党支部书记王松龄说。(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王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