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的年终总结与展望

2024-02-08 08:33:27 来源:商丘日报

  2月5日,雪后初晴,一大早乔德超就来到菇棚前打扫积雪,他边扫边开玩笑地说:“我这棚里可种着几十万块钱呢!金贵着呢!”

  乔德超是宁陵县石桥镇前赵村花菇种植大户,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起自己种植花菇增收致富的事,乔德超连连夸赞起了驻村第一书记薛俊民。

  “我们这家家户户都是种梨树,谁家胡倒腾敢种菌菇?这还不是薛书记鼓励我走出了第一步。”乔德超说,薛俊民不仅帮他申请项目资金建设大棚,还帮他对接种植技术,就连销售都操心跑腿对接。第一年他就增收10多万元。

  1月30日,在薛俊民的积极协调对接下,省高级人民法院、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郑铁法院春节消费扶贫采购,到前赵村买了3000余公斤花菇。看着到账的18万元花菇款,乔德超心里乐开了花,也更激发了其他村民跟着他种花菇的决心。

  石桥镇前赵村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帮扶村,2022年12月,该院派薛俊民任前赵村驻村第一书记。想起当初情景,军人出身的薛俊民坦诚地说:“我是当初不想来,现在不想走。”

  进工厂、钻温棚、看驴场……就在下雪前的1月31日,记者来到前赵村,看见薛俊民正忙得团团转。大雪在即,他不敢有丝毫马虎,一切都得提前做准备。

  “看预报这次风雪大,我得确保大棚、养殖场的保温和加固万无一失。”顶着凛冽的寒风,薛俊民在前赵村的乡村振兴产业园里来回穿梭忙碌着。

  一年多时间,前赵村的花菇棚、养驴场、鱼虾塘及金蝉孵化场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产业增加了,效益如何?薛俊民对前赵村的产业如数家珍:2023年,花菇大棚增收13万元,肉驴养殖增收20多万元,金蝉“像黄金一样论克卖”,销售额有200多万元;多个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约3万元……

  多年来,经过省高级人民法院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接力帮扶,前赵村顺利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村还有5户因病易返贫监测户10人。

  “薛书记,村民都到村室了,您回来发一下慰问品吧……”正在菇棚的薛俊民接通手机,前赵村党支部书记武长峰说。他匆匆赶回村室,礼品陆续有序发放,村民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此时,薛俊民和武长峰转头走进村室,抬着一台彩电向村委对面的赵永秀家中走去。今年78岁的赵永秀一家7口人,6人因智障生活难以自理。春节临近,为让赵永秀一家能看上春晚,薛俊民把自己的一台彩电送了过来。此外,薛俊民在2023年年底就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打了报告,为他们申请资金整修房屋、购置家具及生活用品。

  少说多干,这是薛俊民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保持至今。

  “我们村的老人孩子现在都能挣钱,没事转悠着捡拾一些带有金蝉卵的树枝,在村头的孵化场一根就能卖三毛钱,一天能赚个几十块钱。”前赵村年过六旬的武中高说。

  确实,前赵村无闲人,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到村里的产业项目中来:养驴、打料;捡蝉枝、做孵化;装菌棒、种花菇……只要人不懒,劳动一天就能有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收入。

  “总结一下发现,今年村里的发展超出预期,明年要更进一步。发展规划我都谋划好了。”拿起一个已经露出头的花菇棒,薛俊民充满信心地说,上产业必须符合当地实际,不能做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事。结合宁陵县有22万亩梨园的独特资源优势,在充分考察调研后上马花菇种植产业。实践证明这条路他走对了。

  花菇以丰富的营养和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等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薛俊民透露,预计宁陵县可年产1亿根菌棒。按每亩地建两个花菇大棚、每棚约8000根菌棒、每根菌棒利润约8元计算,种植花菇亩均增收约13万元。

  “我的计划就是变废为宝,用宁陵的梨木资源发展花菇种植产业,将前赵村打造成河南省花菇种植产业专业村。”谈及新年的发展规划,薛俊民劲头十足,2024年在电商销售花菇的基础上,他要利用村办种植合作社引导村民扩大花菇种植规模,上马花菇深加工产业,持续延长、壮大产业链条,为前赵村探寻一条可持续的产业振兴之路。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见习记者 李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