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老家的人和事之八

大总四老头子

2024-02-02 03:17:43 商丘日报

  四老头子是我的小学老师,教过什么,我记不清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农村大总当得好。

  四老头子开始当老师的时候很年轻,因为他辈分极高,爷爷的爷爷辈,叫爷爷觉得辈分不合适,叫老太爷又觉得年龄不合适,我们就以“四老头子”称之。据说他当过小队会计、乡信贷员,到外面当过工人,是个喜欢在面上跑的人。1975年李寨从裴桥马桥分出来成立公社,他就回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半耕半教,学生没有升学任务,教师也没有教学负担,老师让学生识汉字、会算数就行了。教学任务不是很重,其他老师大多在队里帮着干一些农活,四老头子却不愿意干农活。看到朱老六在本地红白喜事里当大总,有吃有喝,完了还可以拿些好东西回家,于是就拜朱老六为师,跟着他学着当起了大总。

  一段时期以来,农村当大总就是帮人办红白喜事。老家那儿管结婚叫喜事,也叫红喜事;管高寿者正常故去的丧事叫喜丧,又称白喜事,红喜事、白喜事统称红白喜事。清朝杨静亭《都门杂咏・时尚门・知单》云:“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说的是当时大办红白喜事之风盛行,普通民众对此十分烦恼,接到红白喜事告知单就很为难。其实最为难的还是事主,尤其是在那个生活稍显困苦的年代,能拿出钱办好一个像样的红白喜事实属不易。

  起初,兼职当大总,那时候已经做教师的四老头子感觉抹不开面子,总是在放学之后的正午或傍晚去事主家,跟着朱师父做个内总,边学习边适应环境。他确实是块当大总的料,慢慢就摸到了当大总的一些门道。

  红事大总要做的不多,因为很多事情都有媒人去做了。只有等到结婚的那一天,大总才去主持一个结婚仪式,类似于纯粹的司仪,流程简单,规矩不多,四老头子就从问红事开始当起了大总。

  白事大总要做的事情很多。中华民族向来讲究“死者为大”的乡土情怀,“事死如事生”的朴素理念,世世代代沿袭着一种虔诚的古老仪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乡村白事程序繁琐,规矩也大。既然是传承下来的礼仪规范,乡亲们无论认可与否都只能照章执行,稍有差池就会被长辈和乡邻扣上“不孝”的帽子。

  可以说孝子只管出钱,孝子把钱一拿出来,剩下的事基本都是交给大总处理,所以大总不光熟悉丧事的整个流程,最懂本地的风俗,还要给事主搂台,千万不能出错。在这方面,四老头子渐渐成了行家。

  虽然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农村葬礼,报丧、成殓、告祖、接客、祭奠、挖坑、出殡、圆坟、抹孝帽、烧七等多个环节不会少,有的环节由事主或其亲戚去做,但是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大总四老头子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要礼仪是告祖。告祖前先报丧,它是用传递口信的方式把老人去世的消息送达给亲朋好友。即使亲朋好友已经知道消息,也要按照传统习俗去报丧,尤其是娘舅家,更不能怠慢。等娘舅家代表(主要就是舅舅)来到,亲戚朋友也陆续过来,在老人过世的当晚,儿孙们就去祖坟前跟祖宗们报信,就是告祖。告祖由四老头子带领唢呐队,孝子孝孙全部参与,吹吹打打、哭哭啼啼,轰隆隆来到祖坟,把死者的魂送到祖坟上。仪式进行,四老头子高声喊喝:“孝子谢客(kēi),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声音洪亮悠长。

  接客是个特别礼仪。农村葬礼上的宾客,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父亲一族的本家人,二是母亲一族的娘家人。本家人在葬礼期间会主动帮忙料理事务。孝子在迎接本家人时通常是站在家门口,见有来客即下跪行礼,来客将孝子扶起后,要先去账房把份子钱随上,然后就当起了忙人。最隆重的接宾仪式是迎接娘家人。尤其在传统葬礼上,以舅舅为代表的娘家人具有崇高地位,每个孝子都不敢怠慢。这样的仪式必须在四老头子的指导下进行,接客仪式通常会在出殡日前天晚上,当娘家人的奔丧队伍到达村口时,会先通知大总,四老头子接到消息后安排唢呐队和孝男孝女们在指定的地点跪迎娘家人,仪式高潮时就听四老头子高声喊喝:“孝子谢客……”

  祭奠是白事的重要环节。棺前方摆上方桌,祭奠的重要礼仪依次展开。孝子跪在棺材两边磕头,四老头子在灵棚前大声喊:“有烧纸的客——”奠客按顺序次第祭拜。一般是贵客在前(贵客就是闺女女婿),闺女女婿依照长幼排序依次出列祭拜,然后是娘家人等一众烧纸的客。在四老头子的指挥下,各路来客依次向死者行“三跪九叩”大礼。祭拜完毕,四老头子高声喊喝:“孝子谢客……”

  出殡才是白事的重头戏。按照习俗,死者出殡的时间通常会安排在早上,啥时辰开始起棺,由四老头子确定,按照棺材的轻重确定抬棺人数。一副最好的棺材是六寸六独板,非常沉重,需要16个人才能抬起来。出了院子,家中长子将一瓦盆在地上摔碎,俗称摔老盆。有时抬棺材的忙人故意不向前走,棺不动孝子也原地不动,然后给每个抬棺的人加一盒好烟,棺材才会启动,四老头子高声喊喝:“孝子谢客……”

  四老头子在村里当大总30多年。在这个方圆十里、上千人的地方,谁家有红白喜事都离不了他,尤其是办白事。

  办白事的时候,是四老头子精神最焕发的时候,关键精力得集中,不能喊错了。刚开始干时,有一次他就喊错了,结果自己红着脸说了一句:“错了,重新喊。”后来就老练多了,随着唢呐手哀乐的响起,四老头子端起架势,迈开步子,亮开大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关键是步子要跟上唢呐手的节奏,喊时拖的尾音要长。

  四老头子在村里的地位越来越高,大人小孩见了他都要点头。周边那些从事吹唢呐行业的,平日里更是要巴结住四老头子,用哪家的唢呐队,都是他说了算。谁家办事都请他喝酒,事情结束了再送烟送酒表示感谢。乡邻乡亲的,大多数时候,四老头子是不要事主家东西的。他喜欢喝酒,只要好酒好菜招待即可。喝酒时他喜欢猜拳行令:“一心敬,哥俩好,三桃园,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满堂红——”声音依然高亢悠长。

  随着四老头子年事益高,腿脚就不灵便了,再加上爱喝晕酒的毛病,事主怕他喝酒后出事,就不愿冒险请他,于是他就有些失落。后来酒场越来越少,四老头子脾气越来越大,有不合他的意就骂抓的。这时候,请他的人更少,眼看就要“失业”了。从此,四老头子整日里在家喝闷酒,喝了酒就睡觉,很少出门。他儿子怕他睡过去了,就到屋里喊:“俺大,有问事的你去不?”四老头子迷迷糊糊地说:“你去,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