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冬季养生做好“暖”与“藏”

2024-01-12 06:45:38 商丘网-京九晚报


冬季,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我国自古就有冬令进补的习俗。现代医学认为,冬季的低温环境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关节炎等疾病发作。商丘市中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袁国立说,在冬季,人们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增强,适当进补不但能够提高抗病能力,还可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冬季进补

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袁国立说,冬季进补与冬病夏治一样,均为中华医学之瑰宝,都源于《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其中,“冬令进补”的意思是在冬季服用滋补之品,以补充人体营养,调节和改善生理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袁国立说,虽说进补并非只限于冬季,只要是身体需要,何时进补对人体都有益处,但是“冬令进补”的效果是最好的。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冬季属于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因天气渐寒,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会作出相应调整。如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皮肤肌腠比较致密,出汗少,摄入的营养物质易贮藏等。因此,相较于“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外敷贴剂(天灸),“冬令进补”是另一种养生方式,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进体内,以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冬季进补是数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

通俗地讲,冬季更多地表现为“补得进”,这也为开春的生发奠定物质和能量基础,减少疾病,正所谓“冬藏于精,春不病温”。同时“冬令进补”能增强老年人体质、延缓衰老;对女性常见疾病可进行调养和治疗;对慢性病患者也可促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袁国立说,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前后至第二年立春。慢性病患者、老人、更年期女性、儿童、亚健康人群、肿瘤放化疗后及疾病康复期、体质虚弱等人群都适宜“冬令进补”。

袁国立说,“冬令进补”也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人群,就没有进补的必要,正在感冒或是处于疾病急性期者也不宜进补。“冬令进补”并不是千人一方、千篇一律。相比普通的诊脉开方,“冬令进补”更讲究辨证施治,由中医专家把脉问诊,了解病情、辨明体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最科学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才能确保疗效,盲目进补只会适得其反。

健康饮食

袁国立说,养生不是盲目进补,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应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进行滋补。气虚体质是指人的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阴虚体质,是指常有虚火的一类体质,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热相对偏亢,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的一种状态;阳虚体质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凉,唇色苍白。为此,他推荐了三餐的食补方法。

早餐:规律进食配补品

早餐的规律进食有助于一天的滋补。北方居民的早餐偏爱面食和白粥,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在粥中调配不同补品。补气者,可食山药桂圆粥;补阴者,可食沙参粥。

午餐:炖煮蒸煲补脾胃

食补胜过药补,且安全易掌握。冬季,炖、煮、蒸和煲各色烹饪手法,样样可以上。阳虚者应温补,吃一些燥性药物或食物,如鹿茸、红参、羊肉等。阴虚者可以吃一些如沙参、麦冬、枸杞等补品。若体质无明显偏阴或偏阳的,基本上不需补,可以吃一些不偏温不偏凉的药物或食物,如西洋参、枸杞,但也不宜多吃,要适可而止。

晚餐:清淡为主调理肾脏

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以及葡萄、香蕉、菠菜等,都是冬季晚餐的主选食品。由于晚餐以清淡为主,因此量不要大,主要在于调理肾脏,推荐木耳红枣排骨汤、木耳炖乌鸡、百合芝麻猪心汤、黑豆炖猪骨、莲藕鸡汤等。

呵护肠道

袁国立说,进入冬季,大家都很注意保暖,然而却忽略了这时的肠道也很脆弱,一不小心,肠道疾病就犯了,便秘、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纷纷找上门。有数据显示,我国约90%的人群都会遇到肠道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因肠道问题引发的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大肠癌等重大疾病趋势不断升高,关注肠道健康刻不容缓。为什么冬季也容易得肠道疾病?寒冷的冬季,有哪些好习惯可以帮助拥有健康的肠道呢?

饮食习惯良好。食物新鲜、多种多样是前提条件,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机体所需能量。同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可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肠道蠕动,有效维持肠腔内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然,营养补充也讲究供需平衡。暴饮暴食、过多进补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

适当补充水分。进入冬季,室外环境湿度骤降,室内空调暖气运行,生活环境逐渐变得干燥。长期饮水不足,处于干燥环境,人体长时间缺乏水分,不仅导致皮肤干裂,还可引起大便干结和排便困难。因此,冬季适当补充水分,可保持肠道畅通。

进行规律运动。不要久坐,饭后进行适当运动,这样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让有害物质在体内长久停留。有时户外温度过于寒冷,可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室内运动项目,保证每日规律、适当的运动即可。

不滥用抗生素。肠道是一个充满万千种细菌的大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时,各类细菌在有益菌的领导下和平共处。若长期滥用抗生素,就会打破平衡,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若出现腹泻,引起肠道有益菌大量流失,肠道内环境失调,需要适当补充益生菌以帮助止泻。

注意防风保暖。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因为换季出现的乍暖还寒,使得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内组氨酸成分升高,胃内泌酸增多,容易引发反酸、嗳气、腹泻、腹痛等一系列胃肠道不适症状,甚至导致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风侵袭,是保护胃肠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保持心态平衡。胃肠道是一个很“情绪化”的器官,它很容易感知到人类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负面、压抑的情绪会降低胃肠动力,导致食欲低下,出现早饱、呃逆、腹胀、便秘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保持心情舒畅,保证情绪稳定,也是肠道“维稳”的重要措施。

如果出现明显胃肠不适症状,且时有反复,持续较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胃肠专科医生获得相应的帮助。


记者 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