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铸魂奏强音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守正创新、担当使命,为商丘在全省“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
高举伟大旗帜,筑牢理论信仰根基
2023年5月25日,“商仁商谈”——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暨“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六进活动走进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借眼”备课、坚守讲台28年的“出彩河南人”2022感动中原年度人物、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卢文建老师,为现场的400多名师生上了一堂特色鲜明的思政课,大家从典型人物身上感受到道德风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在全市范围内建好用好“六个平台”,持续打造“六个党课”,巩固完善“六进六突出”长效宣讲机制,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9期“商仁商谈”——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暨“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六进活动,现场观众超过8000人,网上传播影响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打造以“商仁商谈”为统领,包含柘城县“哲理柘谈”、梁园区“梁言良语”、虞城县“乡土名嘴”、民权县“习语民声”等在内的“1+N”理论宣讲品牌,已进行3000余场宣讲,受众30万余人次。
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拓展研讨培训、个人自学等形式,深学细悟《习近平著作选读》等重要著作。举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培训班和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研讨会,分级分类推出一批中心组学习“示范班”“示范课”,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创新理论宣讲模式。举办“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理论宣讲大赛,着力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理论宣讲常态化。创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广场舞曲,推动广场健身舞向广场艺术舞并重转变。创编折子戏、大鼓书、快板书等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深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精髓、现实伟力、发展脉络。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商丘实践、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中华文明探源商丘实践、乡村振兴等设计重点课题,持续打造“网商社科”平台,推进县级社科组织机构建设,为全面全方位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以殷商之源文化璀璨之光照亮商丘现代化建设之路。
壮大主流舆论,奏响担当奋进强音
《2023中国夜市全攻略:河南商丘》在央视二套播放,掀起了一轮“商丘美食热”,《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发现东周时期“环城大道”》海外浏览量超过65万人次,央视新闻综合频道《大美中国·览夏》栏目对民权黄河故道国际湿地进行长达5分钟的直播……强劲的宣传声势,进一步擦亮了“殷商之源 大美商丘”城市品牌。
紧扣时代主题弘扬正能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3+4+N”新闻双周会商制度,会商研究重大选题,策划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开设“我和我的祖国”“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等专题专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各大媒体“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竞相发力,通过创新手段、全媒呈现,记录下脱贫攻坚的感人瞬间,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汇聚奋进力量。
加快媒体融合扩大影响力。2022年3月1日,“学习强国”商丘学习平台正式上线,成为我市又一个重要的学习宣传阵地。“今日商丘”客户端成功上线运行,下载量达100万+。全市7个县(市)建立融媒体中心,6县1市“学习强国”县级融媒号全部上线,全媒体传播体系初步建成。“学习强国”商丘学习平台建立完成16个垂直架构、1185个学习组织,形成了以商丘学习平台为龙头、覆盖全市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传播矩阵。
建强网络内容提振精气神。深入推进网信四级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网络生态稳中向好,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举办“网红”座谈会,组建“网红宣讲小纵队”,汇聚网络正能量,共同为商丘添光彩。“网信商丘”获“河南省正能量百佳新媒体账号”称号。开展“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来自俄罗斯、韩国、越南等国家的“网红”,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维多莎工作室保加利亚语主播、胖达工作室希腊语主播,走进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夏邑县太平镇龙港湾、永城市演集街道时庄文化艺术村等中国美丽乡村,探寻文化产业兴村的故事,阅读量突破6300万,#打卡中国#话题登上微博、抖音、快手三大平台热搜榜。
秉承传承创新,赓续殷商之源文脉
“商丘殷商探源大有可为!”“历史塑造了今天的商丘!”“商丘殷商探源得到学术界认可。”2023年8月10日至12日,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商丘举行,来自全国50余家考古科研机构和高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取得丰硕成果。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兴盛于安阳。”我市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持续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商丘实践,促进殷商之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际行动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殷商探源工程成果丰硕。在时隔20多年中美联合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商丘重启了宋国故城考古发掘工作,组建全省省辖市第一家正处级考古事业单位——商丘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工作站”“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商丘商文化研究会”揭牌成立。宋国故城考古发掘取得显著成效,“城摞城”的奇特景观显现。永城王庄遗址发现了商丘市甚至河南省境内目前唯一一处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古文化遗址,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东夷文化势力向西发展提供考古学实证。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成势起势。以“古城风、现代味、人间色、烟火气”为一体,推动古城的修复性保护展示利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培育虞城县马牧集老街、民权县庄子镇2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虞城县马牧集老街、梁园区868文化创意园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梁园区868文化创意园、夏邑县太平镇龙港湾和睢阳区宋小庙老街、二十四坊等文旅文创融合实践基地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仅国庆节、中秋节小长假,梁园区868文创园人流量就有30多万人次,最高单日人流量4.5万多人次,营业收入突破千万元,新华社以《河南商丘:废钢厂“蝶变”潮流打卡地》为题,对868文化创意园火热场景进行报道,单日浏览量在109万以上。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动。在全省率先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升级,弥补了我市数字公共文化场馆的空白。打造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为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带来沉浸式、互动性的非遗体验。依托非遗“名人、名品、名牌”资源,指导推动夏邑宫灯、民权王公庄画虎、剪纸技艺等非遗资源传承发展,培育更多文化传承发展新业态。
文艺精品创作佳作频出。出版《商丘文化》系列丛书10本,创排《商颂·古城寻梦》《商祖王亥》等精品剧目。古装豫剧《喋血睢阳》、柳琴戏《芒砀忠魂》荣获第十届黄河戏剧节最佳剧目奖。作为全省唯一地方戏曲代表的红色豫剧《小推车》参加全国地方戏曲会演,取得圆满成功。戏剧《浣沙记》《龙河钟声》《李香君》《王昭君》《天下清德》《小推车》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六连冠;柳琴戏《守望》荣获河南省第十四届群星奖曲艺大赛一等奖……我市始终重视文艺领军队伍建设和文艺人才培养,全市各文艺家协会国家级会员已增至419人,省级会员增至2285人,文艺人才梯队衔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利民。我市以“喜迎二十大·欢乐进万家”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文艺晚会、才艺展演等系列线上线下文化活动百余场。“中国梦·春之声·古城美”诗歌朗诵会入选第二季度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录播名单。6家图书馆在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馆。已建成并开放城市书房29个,营造了全民阅读的良好文化氛围。
凝聚向善之力,擦亮“商丘好人”品牌
2023年夏天,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最美志愿者黄伟和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为创作原型的话剧《生命状》在商丘公演。《生命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曲折、情感细腻、艺术精湛,多处催人泪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五年来,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时代新风、造就时代新人统一起来,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鲜明导向。截至目前,商丘市收录到名录库的“商丘好人”已有2万多人,其中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称号的3人、“中国好人”41人、“河南好人”70人、“新时代好少年”1人。
文明创建全域展开。2020年一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迈出了商丘精神文明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坚持全域创建、全面创建、全民创建,颁布实施《商丘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立法规范和引导公民文明行为,不断巩固创建成果,高标准塑造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四化”城市风貌,高质量打造宜学、宜业、宜游、宜居“四宜”城市品质,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商丘好人”品牌持续擦亮。勇救落水少年牺牲的张亚坤,带着患渐冻症的母亲去旅行的赵天赐……“商丘好人”层出不穷;“借眼”授课、点亮乡村求学路的虞城县站集镇教师卢文建成功入选“出彩河南人”2022感动中原年度人物,井泉、刘斌夫妇在新疆救人的事迹登上2023年央视春晚……商丘“好人之城”享誉全国。我市建立完善鲜明的导向机制、便捷的选树机制、有效的帮扶机制、定期的回访机制、暖心的礼遇机制、严格的管理机制等六大机制,大力推动“商丘好人”品牌建设。连续举办七届河南“商丘好人”文化周暨“德润商丘 云赞好人”先进群体颁奖典礼。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商丘市帮扶“商丘好人”协会和“商丘好人”联谊会,为“商丘好人”和道德模范获得者颁发“好人证”,让“商丘好人”感受到做好人不吃亏、做好人有好报。
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以“七治”工程为引领,常态化解决道路、街巷等城乡34大类实地场所民生问题。以“五带”工程为统筹,实施“路长制”、文明交通执勤等活动。按照“10+N”模式组建6971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推动全市5125处志愿服务站点按照“六有一落实”标准建设提升。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文明旅游、勤俭节约、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和“共享单车随手扶”、文明礼仪知识培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2600多场次,带动40多万名群众积极参与,大力营造“城市文明人人有责、文明城市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
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商丘城市形象
2022年,《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商丘篇网间阅读突破11亿人次,《对话中原:商丘让中原更美好》惊艳“出圈”,在“商丘好人”主题公园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入选央视《人民记忆:70年70城》,《河南24小时·商丘篇》网间阅读量1.3亿次,居全省第一位。商丘故事讲得更好,商丘声音传播得更广。
持续打造对外传播平台。作为对外宣传推介商丘的重要平台,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已成功举办九届,今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出新出彩、隆重热烈,“一节一会一展”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节会期间,全媒全网推送原创文章、视频12163篇(条),网上参与点赞、评论、推送等超15亿人次,大大提升了殷商之源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节会注重经贸融通,期间共签约项目85个,总投资额达到426.8亿元。
大宣传格局初步形成。巩固和创新“点菜”与“端菜”相结合对上对外宣传工作法,推动商丘信息发布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外宣“一盘棋”思想逐步成熟,实现了市内媒体与中央、省媒体之间,市内各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相互呼应、协调联动、合成作业,有效扩大了传播效应,形成了宣传“大合唱”。
对外传播效应持续扩大。围绕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在《光明日报》刊发《以开放拓空间,以枢纽聚产业》专访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G20峰会期间,在印度尼西亚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罗盘报》上刊发《中国商丘: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 枢纽经济新高地》文章,介绍商丘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营商环境,释放商丘推进高水平开放、面向全球寻找合作伙伴的强烈信号。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锐意进取、勇开新局,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商丘力量!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