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便民生活圈 让生活更美好

2023-12-05 07:19:08 来源:商丘日报

  按照成年人平均步行每小时4公里至5公里计算,15分钟一般可以步行1公里至1.5公里。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证社区居民在半径1.5公里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建设通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让居民生活更便利。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以居住地为中心,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围绕步行15分钟的半径距离,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在自家附近,可以轻松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承载着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使命。

  不出小区办事务

  “俺自从搬入中州新城小区之后,感觉生活就越来越方便了。”家住示范区中州新城小区的刘先生说,自家拆迁后,就从近郊的农村搬入到了现代化居住环境的中州新城小区,而且小区内的配套设施非常完善,许多事务不出小区就能办理,“村委会也搬进了小区,老年人办理养老保险认证,都可以在小区内的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完成。”

  在中州新城小区附近,有风景优美的沙河公园,还有许多便利店、超市和餐馆,小区内环境宜人,安装了健身器材等设施,还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驻。

  示范区中州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申士玺告诉记者,中州新城小区是拆迁安置小区,一期、二期有住宅六七千套,入住居民为6个村的拆迁安置户。“2019年,一期开始入住,这些原先居住在近郊农村的村民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申士玺说,居住数万人的中州新城小区在建设伊始就充分考虑到了便民等诸多方面,对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及商店、餐饮等配套均进行了完善,居民在小区内及附近就可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便利生活。

  家门口就医健身更方便

  在梁园区解放街道办事处解放村村委会院内,日间照料中心可以给老年居民提供无忧的日间照料,此外,幼儿还可以在这里读书、学习、游玩。

  “老年人每天都可以去村委会锻炼身体,累了还有休息室,可以在休息室小憩。”村民王女士说,村委会有适用于老年人的健身器材,尤其是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之类的器材,对于年老体衰的人群来说非常实用。

  “刚搬来的时候,四周很荒凉,还担心生活不方便。”家住睢阳区南部新城小区的赵先生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搬入南部新城新家不久,迎宾路南侧就建起了“自卖头”市场,附近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但看病很方便,而且城乡居民医保还能报销。

  近年来,我市不断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和医疗服务需求,服务多元化,提升社区生活的幸福指数,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圈。

  风景就在家门口

  “小区北边的沙河公园风景很美,尤其是春季,各种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多位中州新城小区的居民表示,如今,沙河公园已经成了“网红”公园,很多市民前来打卡,拍照、拍视频,或者带着孩子游玩。

  家住睢阳区南京西路丰源公寓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平原路与南京西路交叉口东南角有一处小公园,因为面积不大,以前难以满足居民游玩的需求。前些年,在附近又建设了商都公园,不但景观更美,而且面积非常大,无论是欣赏风景还是锻炼身体,都能够满足附近居民的需求,“每天早上,我们小区很多居民就会到商都公园里转一圈,可以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欣赏风景。”陈女士说。

  “步行一会儿就能到月季公园,那里种植了许多品种的月季花,花开的时候,香气随风飘荡……”提到附近的公园建设,家住田园社区的张先生很是高兴。他说,在高铁安置区内建设的月季公园,已经成了附近许多居民日常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便民生活圈持续推进

  2022年8月,我市以河南省唯一一个第二批试点城市身份获得商务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由此我市正式启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

  在《商丘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方案》中提出,我市将以社区为试点单元,采取“一社一圈、一圈一策”的方式,构建便民生活圈,打造便民服务链,提高民生满意度;以商业化逻辑扩大生活服务供给,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以共建共治共享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到2023年,完成三区(睢阳区、梁园区、示范区)15个首批社区试点建设任务。2025年年底,力争实现主城区40%的社区达到高水平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标准(提升示范类),90%的社区达到基本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标准(基础保障类),社区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便民生活圈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社区服务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成为服务基本民生、促进商丘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微循环的重要渠道,居民对社区生活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0%。

  “三区15个首批社区试点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未来居民的生活将更加方便、美好。”商丘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和流通业发展科工作人员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推动形成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贯通、业态发展与居民需求匹配的良好环境,助推我市宜居幸福社区建设任务取得全面完成,促进我市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融媒体记者 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