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老虎
虎头鞋
虎头鞋
虎头鞋
虎头帽
布老虎
正在进行布艺创作的李先霞
扫码观看 传统缝纫刺绣技艺焕发新光彩
在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中,刺绣、剪纸、雕刻等都名声在外,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布艺也在默默焕发着无限生机。布艺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如今衍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服饰、软装等都会用到布艺,不仅没有多此一举,反而锦上添花,成了必不可少的存在。
王彦荣和李先霞母女是我市布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多年来,母女二人醉心手工布艺,制作的虎头帽、虎头鞋(靴)等产品闻名遐迩,同时也让传统手工布艺焕发出新的光彩。
A 由来已久 ——多表现劳动者的美好愿望
布艺是指布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玩具上。从人类学会织布开始,布艺就已经有了雏形。《周礼》中记载“刻绘为雉翟”,意思是剪贴雉鸟于皇后的衣服上,这是最早的缝贴布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刺绣以服饰为主,价值昂贵。除了服饰外,战国中期还出现了刺绣小品——镜子袋,亦称镜衣。到了西汉,刺绣以马王堆出土的最为典型。汉代遗物中出现的更多布艺制品中,多为日用品、香囊和梳妆袋等。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织锦与刺绣等工艺都在宗教用物上作出了较大的投入。同时,因为刺绣技艺的精进,使得布艺制品更具观赏性和装饰性。
到了文化鼎盛的唐代,刺绣还使用在服饰和日用品中,例如绣袈裟、绣袋等。“贴娟”和“堆绫”技艺在唐代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延续至明清时期,布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吉祥图案的运用更为兴盛。荷包、扇套等布艺制品,在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人不佩戴。
布艺是集民间剪纸、刺绣等制作工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更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勤劳智慧的中国妇女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入针线中,创造出了无数扣人心弦的布艺作品。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民间布艺习惯用一些象征性的图案,来表达作者祈盼吉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比如老年人的布艺用品上大都用福禄寿等题材,寓意着健康长寿,而儿童用品常用老虎等图案,有祛邪和健壮的寓意,新婚夫妻用鸳鸯戏水、早生贵子等图案,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中国布艺代代相传,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倾注了人们无尽的智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B 醉心传承 ——使布艺焕发新的光彩
今年56岁的李先霞是我市一名布艺手艺人,多年来,她和母亲一起醉心手工布艺,让传统布艺焕发出新的光彩。
带有时光印记的家织老粗布、流光溢彩的绸缎、柔软质朴的各色棉麻布,摆在布匹商店形态单一的布料,在艺人灵动的双手下,被赋予生命力,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布艺作品。
在商丘古城说起布艺,不能不说一位耄耋老人。她就是我市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彦荣,也就是李先霞的母亲。而母女俩最拿手的布艺,就是传统的虎头鞋(靴)。
11月16日,记者走进了母女俩的布艺工作室,各式各样的布艺作品随处可见。虎头帽上老虎双眼圆睁,目光如炬露霸气,势如雷霆,额上大王显威风。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豫东虎头鞋是一种为儿童设计的鞋子,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
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王彦荣精神矍铄,每天研究设计制作虎头鞋和虎头帽是她生命里最充实、最美好的时光。“虽然很多孩子现在都不穿虎头鞋,不戴虎头帽了,但这是我们豫东传统的风俗,我要把我知道的、见过的、想到的虎头鞋和虎头帽,都剪出来、做出来、传下去。”老人说。
王彦荣自幼跟随外祖母和母亲学习,10多岁随姨母剪花、刺绣。因为喜欢,便勤于剪、扎、刺、缝,成年后很快成为方圆村社的巧手。婚后,王彦荣纺花、织布、剪花、刺绣,缝制虎头鞋和虎头帽,样样拿手。缝制期间婆婆也给她不少式样和指导,加上邻里之间的切磋交流,技艺突飞猛进。随着孙辈的出生,王彦荣更是乐此不疲地制作虎头帽、虎头鞋、虎围嘴、虎肚兜等儿童虎饰,式样和款式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以符合当代审美。打袼褙、纳鞋底、缝帽身、做鞋帮、绣虎脸、细节装饰、缝合等几十道工序均为纯手工制作。
王彦荣老人从小就喜欢做虎头鞋,各种花样及约定俗成的组合纹样烂熟于心,不用起稿,拿起剪子一气呵成。在她的剪刀下,形似饕餮纹的虎头造型、巧妙融合抽象的花鸟草虫龙凤图案,中轴对称,画面饱满,造型稚拙,色彩和谐,形成独特、系统的个人风格。
虎头鞋和虎头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以家庭传承的方式,在豫东地区流传了100多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彦荣通过家庭传承和公开培训的方式,积极培养后继人才。
C 女承母业 ——让非遗项目赓续传承
王彦荣的大女儿李先霞自幼受其熏陶,酷爱布艺制作,并通过研修班、培训班的不断学习,手艺日益精湛,其作品多次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展并获奖,录制商丘虎头鞋和虎头帽制作技艺公益课4节,在多个平台播出。2015年,李先霞也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虎头鞋和虎头帽被视为能够消灾避难、护佑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吉祥物,是几千年来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智慧的结晶,是勤劳的中国妇女用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它承载着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和寄托,希望子女们不受邪恶侵犯,吉祥如意,同时也像猛虎那样茁壮成长,勇猛无敌。让豫东虎头鞋和虎头帽流传下来,还需要我们创新理念,融合发展,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年轻人喜欢这个非遗项目。”李先霞说。
除了教给自家孩子们这项技艺,2017年、2018年,母女俩还被虞城县第一实验小学聘为《布艺制作》校本课老师,她归类整理商丘虎头鞋和虎头帽的款式类别、虎头花样的种类、纹样的刺绣针法等,悉心教授该校美术组及热爱布艺的20多名老师和学生虎头鞋制作技艺,深受欢迎。看到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虎头鞋和虎头帽,愿意学习去做,她感到非常高兴。
多年来,王彦荣母女也收获很多荣誉。精心制作的虎头帽获首届河南省民间艺术展一等奖,并被河南省文化馆永久收藏;在第四届、第五届河南省民间艺术大展中,斩获多项大奖;在“履步生花”全国绣花鞋竞技赛上获“技艺薪传”奖;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河南省新闻发布厅等地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出。
除此之外,王彦荣母女还积极参加文化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及非遗进社区、进景点、进文化园系列展示活动。2017年,她们代表河南省参加浙江省举办的第九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20年,作品代表河南省参加青海省非遗展暨黄河流域刺绣艺术大展,受到称赞。
“布艺与我的生活密不可分。今后,我还要创作更多有新意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传承这门手艺,同时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姐妹掌握一技之长,把日子越过越甜。”李先霞说。